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背接触”相关结果548

      来源:摩尔光伏2019-05-29

      npert结构双面topcon电池背面采用多晶硅隧穿电极接触结构,正反两面均由覆盖sinx减反膜,金属化由丝网印刷完成,由于两面栅线结构都是常规的h型,因此topcon电池不仅正面可以吸收光,其背表面也能从吸收散射光

      光伏电池技术不断进步 电池设备迎来发展机遇期

      来源:长城证券2019-05-22

      而双面n型pert电池、接触(ibc)电池、异质结(hjt)电池等新兴高效电池也将逐步提高市场份额。...其大部分工艺与常规铝背场工艺相同,新增背面钝化镀层与激光开槽两道工序。目前perc电池片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主要因为常规铝背场电池生产线进行部分工艺流程改造,即可用于perc电池片生产。

      PERC、IBC、SHJ、TOPCon、HBC等高效光伏电池简史

      来源:材料导报、摩尔光伏2019-05-13

      降低光学损失的有效措施包括前表面低折射率的减反射膜、前表面绒面结构、背部高反射等陷光结构及技术,而前表面无金属电极遮挡的全接触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2.1钝化发射极背场点接触(perc)电池家族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martingreen领导的小组提出perc结构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在p型fz硅片上实现了22.8%的高转换效率,其基本结构如图2a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2019-04-17

      该专利家族主要涉及太阳能电池钝化技术(perc),采用perc技术的光伏电池最大的差别在于采用局域金属接触方式进行背表面介质膜钝化,其极大地降低被表面复合速度,同时提升背表面的光反射,提高电池的性能。

      日托光伏吴仕梁:“MWT+”高效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9-04-11

      mwt电池结构的主要特点:电池正负电极分别在电池片的正反两面,在电池片上设计贯穿电池片的孔洞;利用导电浆料将这些孔洞填充从而将正面的电极引到背面;将引到背面的相应区域与背电场进行隔离,这就是mwt接触电池

      长跑者,中来股份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9-04-02

      抓住双面发电这一行业趋势,中来在继续推进原有背膜产品功能性提升及优化的同时,开发出tpt/tfb/ffc全系列透明背膜产品以及功率增益型网格透明背板产品。...2018年底,中来将pert产线改造升级成钝化接触产线,中来光电联席总经理刘志锋博士介绍,n型双面钝化接触电池,易兼容现有n-pert产线,可改善perc电池背面电流集聚现象,显著降低电极接触区域复合速度

      效率超过25%的高效电池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来源:光伏测试网2019-03-28

      降低光学损失的有效措施包括前表面低折射率的减反射膜、前表面绒面结构、背部高反射等陷光结构及技术,而前表面无金属电极遮挡的全接触技术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2.1 钝化发射极背场点接触(perc)电池家族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martin green领导的小组提出perc结构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在p型fz硅片上实现了22.8%的高转换效率,其基本结构如图

      硅基双结叠层电池的应用前景

      来源:贺利氏可再生能源2019-03-18

      晶硅perc(钝化发射极及接触)电池是目前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其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2%,并且相较薄膜电池或传统铝背场(bsf)电池,perc电池的度电成本优势显著。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3-18

      其他新型高效电池,如双面n型pert电池、异质结(hit)电池、接触(ibc)电池等产能也在逐步提高。

      来源:《海洋与渔业》2019-03-14

      岳维忠指出,背流面会产生背涡流,多数鱼类喜欢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涡流区,特别是在躲避强潮流时。此外,涡流还可造成浮游生物、甲壳类和鱼类的物理性聚集。...目前,岳维忠正与一些风电场项目的业主、风电工程设计单位、海洋牧场设计单位、水下人工智能监测单位接触,进行该构想的技术讨论、对接和可行性论证。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19-03-12

      双面n型pert电池、接触(ibc)电池、异质结(hjt)电池等新型高效电池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其中n-pert电池未来将成为市场占比第二的电池种类。

      来源:亚化咨询2019-03-08

      总部位于美国的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商sunpower公司推出其首款采用ngt(下一代技术)ibc(交叉接触)maxeon gen5电池的光伏组件,该电池在马来西亚制造工厂的新生产线上制造。

      通透!一文了解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与知识产权态势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9-03-08

      目前,最高效率是日本kaneka公司创造的26.6%,其他效率达到或者超过25%的晶硅电池包括钝化发射极背面局部场接触(perl)电池、交叉指式接触(ibc)电池、硅异质结(shj)电池、交叉指式接触异质结

      亚化咨询:PERC效率突破24% 金属化浆料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来源:亚化咨询2019-02-19

      双面perc对背面铝浆和金属化提出了特殊工艺要求:(1)背面印刷精度较单面perc电池的要求略高;(2)背面需丝网印刷铝栅线,对铝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具备良好接触处局域填充效果及厚度适合的铝背场,铝栅线烧结后需具有一定的高宽比

      钙钛矿电池有望实现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

      来源:Heraeus2019-01-25

      晶硅perc(钝化发射极及接触)电池是目前最先进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其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2%,并且相较薄膜电池或传统铝背场(bsf)电池, perc电池的度电成本优势显著。

      来源:爱康2019-01-25

      ibc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contact(交叉接触),正...为实现铝背场和si衬底的良好的接触,perc电池的背面结构设计成了局部接触形式。perc电池技术的一大优势是与传统电池生产工艺有较高的兼容性,产线易于改造,因此成本相对较低。

      来源:光伏前沿2019-01-25

      图1 nrel最高太阳电池效率进展图来源:nrel目前关注度极高的perc电池即是在背面引入氧化铝/氮化硅介质层进行钝化,采用局部金属接触,有效降低背表面电子复合,提升电池转化效率。...但由于perc电池将背面的接触范围限制在开孔区域,开孔处的高复合速率依然存在。为了进一步降低背面复合速率实现背面整体钝化,并去除背面开膜工艺,钝化接触技术近年来成为行业研究热点。

      来源:隆基股份2019-01-18

      如果将单面perc电池的背面全铝背场改为背铝栅线印刷,就制成了双面perc电池。从外观上看,这两种perc电池的正面并无差异,只是双面perc电池的背面为不同厚度膜覆盖,铝背场局域接触,从而也能发电。

      白城光伏领跑者设备供应概况及国家电投全容量并网背后的故事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8-12-26

      组件方面,普遍采用了perc技术,部分辅以接触技术以及异质结技术。根据国家电投白城项目技术总工的介绍,组件72片型只要达到370w就可以,但亿晶光电提供的组件是功率最高的,达到了375w。

      来源:亚化咨询2018-09-30

      n型晶硅电池主要包括n-pert/n-perl电池、叉指状接触电池(ibc)和异质结电池三大类。钝化接触技术可大幅提升n型电池转换效率,是n型电池重要发展方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