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公益诉讼主体”相关结果416

      来源:法制网2015-09-08

      据记者了解,此前,绿发会曾在甘肃、海南以及山东等地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特别是针对康菲石油污染事件,绿发会在青岛海事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且被法院受理。...位于腾格里沙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的三家化工企业成为环保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被告。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5-08-25

      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之配套的《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实施环境民事公 益诉讼制度的通知》同日发布。...从今年1月1日新的《环保法》正式实施,到《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进程加快;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草案)》颁布,到《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与其他更为具体的工作相比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8-21

      在行政处罚之外根据其造成的损失大小,由行政机关直接对违法者课以赔偿金,或者由适当的主体提起公益诉讼由违法者承担赔偿责任。...首先,保障环境违法受害者的权益,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促使违法者及时、足额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发挥侵权赔偿制度的填平损失和预防损害功能。其次,应当建立公共利益受损时对违法者的责任追究机制。

      来源:深圳特区报2015-08-20

      而在前些年,如2013年,中华环保联合会曾先后提起了8起环保公益诉讼,均被法院以原告主体不适格为由拒之门外。当然,环保公益诉讼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仍然有其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5-08-19

      让环境污染主体不只遭到行政乃至刑事责任的追究,还要承担很大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责任,从而对环境违法行为予以高压和震慑,这是新环保法引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立法初衷。...腾格里沙漠污染案件影响颇大,对涉事企业提起公益诉讼,既是依法维护公共利益的体现,也能够借此宣传和普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确有必要。然而,对这一典型案件的公益诉讼,依然带有痛打落水狗的无奈色彩。

      来源:中国政府网2015-08-18

      地区和部门之间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方面推诿扯皮,主要领导成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六)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或者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处置不力的;(七)对公益诉讼裁决和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5-08-18

      地区和部门之间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方面推诿扯皮,主要领导成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六)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或者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处置不力的;(七)对公益诉讼裁决和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

      来源:半岛都市报2015-07-28

      它应该成为未来环境污染事件的诉讼样本,鼓励公众就环境污染维权,促进形成社会组织为公益诉讼主体的整体格局,从而降低环境诉讼成本,发挥集体诉讼的优势,对污染企业形成压力。

      来源:华商网2015-07-23

      这里能够大致说清楚的一点是,基于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框架,并不是所有的环保组织都有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新环保法中把公益诉讼限定于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

      来源:环保部2015-07-22

      《办法》还提出,环保部门可以对环保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行为予以支持,可以通过项目资助、购买服务等方式,...《办法》共20条,主要内容依次为:立法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参与原则,参与方式,各方主体权利、义务和责任,配套措施。具有以下亮点:一是原则依据强。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5-07-17

      有网民建议,建立和完善区域联动机制,加大环境公益诉讼支持力度,建立追责机制,让排污者付出高昂代价,让受害者获得合法补偿。环境监管乏力当地百姓往往成了为污染埋单的冤大头。...网民杨丁淼称,2013年沱湖流域就发生过类似的污染事件,由于找不到明确的责任主体,最后渔民自己承担所有损失。防控机制待建有网民指出,一起跨界污染事件往往变成一场拉锯战。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7-16

      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公众参与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程序性的参与和权利保障,如听证权、知情权;二是实体性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保护,表现为司法救济权和环境公益诉讼。...例如,公民很难以雾霾天气损害了自身的健康权而向法院起诉,即使法院受理,也无法准确找到诉讼的相对方。

      来源:新华网2015-07-10

      为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的作用,今年年初正式生效的新《环境保护法》,将连续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纳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5-07-09

      在新环保法实施之初,法学界曾期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出现井喷,但该法实施至今,符合诉讼主体要求的700多家社会组织仅提起7起环境公益诉讼。在常纪文看来,环保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着先天和后天的不足。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7-07

      改变以上情形都需要引入民间环保社团及公众的监督性参与,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式就是环境公益诉讼。胡玉来说。...在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环评律师事务所律师胡玉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环境问题仅仅通过行政执法手段解决已经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来源:中国网2015-07-06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在法律层面疏通了阻碍公众和环境公益机构参与环保事业的人为屏障,打开环境 公益诉讼大门,落实法院不得拒绝受理案件、法官不得拒绝裁判案件等规定。

      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15-07-01

      众所周知,公益诉讼制度起源于美国的公民诉讼,其本意在于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授予私人主体以公权力,从而获得代表公共利益提起诉讼的资格。...政府不管让老百姓替政府管是其基本涵义,因此才有私人检察长理论,以及公民诉讼是管闲事之诉、勇敢者之诉之说。在我国,检察机关显然不是私人检察长,所提起的诉讼也不是赋予私人主体以公共权力的公益诉讼

      来源:中国企业报2015-06-30

      曹德明对此表示,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角度来看,在损害赔偿方面检察院可以提起公益诉讼,可以说其力度比较大同时还对法院有进行审判监督的功能。...我们目前的法律并没有允许非政府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这是一大缺憾。同时还缺乏对于环境公益的激励机制。这些非政府组织缺乏资金、资源和人手很难独立完成环境公益诉讼

      来源:科技日报2015-06-30

      环境公益诉讼...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执法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防治污染的主体责任不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检查直面问题,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并建议政府认真落实责任

      来源:中国人大网2015-06-29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贯彻实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通知》,构建环境公益诉讼配套制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