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刘永丽2014-03-31
二是资源回收技术。曲久辉介绍,污水处理过程的资源回收引起重视。城市污水处理将成为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载体。除水资源循环利用外,污水处理过程还可实现有机质及磷等资源的循环利用。
来源:投资有道2014-03-17
泛环保领域涵盖传统的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源治理、机动车污染源治理以及其他污染源治理/预防等,更包括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领域,其中的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是资源节约方面的重头,而水资源循环利用、固废综合利用、
来源:环保技术论坛2014-02-25
我国水处理行业前景及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一)国家政策控制下的刚性需求,主要表现为国家鼓励推动水污染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实施、重视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缺水地区饮水问题等政策引发的需求。...国家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可持续发展、强力推行节能减排、重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这些都涉及到节约水资源、加大利用程度的诉求。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10-29
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2月 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目录,分类名称:水资源循环利用与节水(代码为 1.3.5)栏目中,包含:(4690)其他水的处理、利用与分配,海水淡化处理、
来源:中国环保设备展览网2013-05-27
它将解决生产水、供水、排水处置及污水处置的过程控制与管理智能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基本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让水资源循环利用起来。...最后,根据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将以污染物减排为重点,污泥处理及污水再生利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热点。中国的水处理市场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都将处于一个黄金增长期。
来源:全景网2013-05-09
这也是我国工业水处理项目真正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开始。2)公司在工业水实现零排放项目上有竞争优势,有望充分受益。...点评:1)随着水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显现,工业水排放标准提高,零排放标准项目出现是大势所趋,零排放意义重大。
来源:光明网 庄电一2013-02-25
为此,宁东基地管委会提出了新目标:着力推进三废治理和生态建设,构建能源阶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的循环型工业体系,进而使宁东成为高产出、高利用、低消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来源:中国能源报 李慧2013-02-06
压裂液中的化学成分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也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回收方面研究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其中,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来源:哈尔滨热电 陈红光2012-10-10
扩建工程项目采用二次循环水冷却方式,年用水量702万立方米,为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用水取自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中水和哈尔滨供排水集团七水厂工业水。另外,建成后的机组所排灰渣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来源:浙江省奉化供电局2012-09-27
据该公司物业负责人介绍,利用局机关毗邻北斗河这个有利条件,灌溉绿地系统直接抽取北斗河水,下渗后通过出水口再回到北斗河中,形成水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工作关键落实在人。...局机关的引河水灌溉绿地工程,是物业公司自行设计的一套循环的浇灌管网。
来源:中国大唐集团2012-09-25
项目拟以扩建两套40万千瓦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冷热电三联供机组作为电源依托,通过冷热电联供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低碳、节能、环保措施,实现资源循环的高效利用,并采用圈层布局模式,形成上市企业总部基地
2012-09-11
此外,该公司还加大水源治理,扩建改造原水预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唐集团鲁北发电公司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把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过程,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各项要求,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实施了多项环保设施技术改造工程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1-10-14
、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构建再生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发挥河库自净能力,进一步改善再生水的水质;保,是综合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一是污染治理(即治),二是循环利用(即用),三是生态修复和保护(即保)。
来源:兵团新闻网2011-07-08
为了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浪费,减轻周边农田用水的负担,促进农作物生长。天富南热电专门安装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将水资源充分利用,并安装了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和绿化节水灌溉系统,使工业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与再生。
2009-05-20
水资源循环利用仍是今年的重点。依据目标,今年市区污水处理率将提高至94%。 行动计划透露,今年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综合覆盖率,将从30%扩大至45%。老旧公交车一旦报废,将优先采用清洁能源车或新能源车。...水价调整将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自2006年起,北京供暖价格试用“热计量”收费模式,即利用计量表计算用热量,多用多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