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工业余热”相关结果782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7-29

      如邯郸市选用了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接续方案,衡水市采用了工业余热保障居民稳定取暖。一些市县与相关企业的接管洽谈事宜也在正推进中。...各地可因地制宜采取燃气锅炉、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工业余热等多种形式。”河北省地源热泵技术检测中心主任刘自强对记者说。

      低温<mark>余热</mark>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技术

      来源:烟气余热利用2020-07-27

      1、余热资源等级划分工业余热主要指工业企业热能转换设备及用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热、废水、废气等低品位能源。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将这些低品位能源加以回收利用,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0-07-27

      如邯郸市选用了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接续方案,衡水市采用了工业余热保障居民稳定取暖。一些市县与相关企业的接管洽谈事宜也在正推进中。...各地可因地制宜采取燃气锅炉、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工业余热等多种形式。”河北省地源热泵技术检测中心主任刘自强对记者说。

      积极发展核能供热 改善我国北方地区大气环境的建议

      来源:CNEA核能协会2020-07-16

      我国虽有丰富的工业余热资源,但是利用率不高。我国还正在积极推进地热供暖的发展,部分区域利用过剩的风电和光电推动电采暖,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城乡建筑取暖总面积约206亿平方米,燃煤取暖面积约占总取暖面积的83%,天然气、电、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合计约占17%,取暖用煤年消耗约4亿吨标煤,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7-07

      据公告内容显示,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的生产与销售;太阳能、热泵、工业余热、多能 互补的清洁能源热力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运维服务;热力生产和供应;供氧工程 设计、施工与运维服务;净水工程设计与施工

      我国<mark>工业余热</mark>利用现状分析

      来源:烟气余热利用2020-07-03

      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污染,工业余热的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业余热的资源特点,概述了工业余热的利用方式,中国目前低温工业余热技术,以及分析了工业余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国是直通车2020-06-30

      同时,全国大量污水管网、地标、江河水源、工业余热和浅层地热能等,都可以作为清洁供暖的资源,尤其在目前尚未形成集中供暖的江南地区,这些技术都具有大规模开发可能和推广可能性。...特别是工业园区、公共建筑、区域供暖等能源消费集聚区域,正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各种信息化平台和能源数据、运营数据将成为挖掘节能潜力、优化能源系统的重要手段。

      钢铁<mark>工业</mark>常用的<mark>余热</mark>回收技术

      来源:烟气余热利用2020-06-29

      近年来,围绕钢铁工业余热回收进行的研究甚多,本文以钢铁工业余热资源价值、钢铁工业余热回收设备及系统集成技术进行综述。...(1)热管换热器: 始发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开始在钢铁工业余热回收方面迅速发展。

      来源:聊城市人民政府2020-06-28

      二是在城市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居民小区、农村新型社区积极探索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蓄热式电锅炉、地热井、工业余热等集中供热技术。

      关于污泥干化技术的总结

      来源:环保工程师2020-06-18

      热力干化是指利用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热量或工业余热、废热,通过专门的工艺和设备,使污泥失去部分或大部分水分的过程。...此外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很多北方的大中型发达城市也已难找到适当的土地。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6-17

      全省热电联产、大型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和燃气、工业余热、地热、电能等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超过13.7亿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98%以上。...据河北省住建厅相关工作负责人徐京杰向记者介绍,目前,河北省城镇供热热源已基本形成了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为主,燃气、地热能、工业余废热、电能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辅的能源结构,实现了供热多元化和能源梯级利用的局面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0-06-12

      所用热源来自现有热电联产电厂、工业余热、新型热能源及多能互补能源站。其中,区域集中供暖这一模式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多个城市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来源:合肥城乡建设局2020-06-01

      本条例所称集中供热(含制冷),是指利用热电联产、区域锅炉、工业余热、地热、分布式能源等方式所产生的热水、蒸汽等热源,通过管网及其他设施向用户有偿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行为。...第十二条新建的工业、公共、居住建筑等需要集中供热的,应当将集中供热纳入配套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mark>工业余热</mark>回收再利用的发展前景解析

      来源:烟气余热利用2020-05-27

      一、工业余热可回收率高,政策支持余热利用 1、工业余热可回收利用率达 60%,节能潜力大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 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 60%。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0-05-27

      三是以现有热源或能源站为主的区域集中供暖,热源依靠现有的热电联产电厂、工业余热、新型热能源及多能互补能源站。这一模式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多个城市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0-05-27

      三是以现有热源或能源站为主的区域集中供暖,热源依靠现有的热电联产电厂、工业余热、新型热能源及多能互补能源站。这一模式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和江苏等多个城市蓬勃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0-05-22

      根据鲁政办字〔2019〕117号、鲁政办字〔2019〕136号和《关于印发〈全省工业余热和新能源供暖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建城建字〔2019〕15号)等文件精神,继续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和分布清洁供暖面积,...2019年、2020年全市大容量高效机组余热和新能源供暖改造任务面积分别为120万平方米、240万平方米。

      <mark>工业余热</mark>利用有哪些方式?

      来源:烟气余热利用2020-05-20

      工业余热包括: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化学反应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以及可燃废气、废料余热

      储热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0-05-11

      储热技术是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太阳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低品位废热等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力图解决由于时间、空间或强度上的热能供给与需求间不匹配所带来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系统的能源利用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

      来源:河北新闻网2020-05-07

      全省热电联产、大型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和燃气、工业余热、地热、电能等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3.75亿平方米,占总供热面积的98.52%。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