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相关结果46
      8月环保展会精彩预告 十大绿色盛宴不容错过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17-08-0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行业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将聚焦海绵城市建设,分享海绵城市的先进科技和成功案例。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17-07-31

      支持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协助单位: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园林等单位据悉,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

      来源:水世界2016-12-12

      主持人 余刚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城市水系统可持续发展及城市水循环3.0任南琪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在城市病问题频出的现今,如何改善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是重点,任院士指出,最根本的是要开源节流

      来源:水世界订阅号2016-12-0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及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如何使海绵城市更具弹性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指出,海绵城市建设要更具弹性,要防止过度工程化,实现系统微循环。

      来源:环境工程微信2016-10-14

      2016年9月23-24日,2016年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于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2016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由全国工商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南京市人民政府等联合发起。

      来源:三峰环境集团2016-09-26

      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本次大会得到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和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来自广东省内各地级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官员、企业领导等300余人见证了大会盛况。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6-09-14

      课题中方执行单位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英方执行单位为杨威及合伙人有限公司。...课题旨在借鉴国际经验,针对当前中国小城镇建设缺乏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指导的现状,研究提出小城镇在城镇规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应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来源:给水排水2016-07-14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张胜雷 总工程师主题报告:智慧城市与海绵城市融合发展之路从4个方面介绍了海绵城市如何发展:1、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总结2、海绵城市建设情况3、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融合技术体系

      来源:中国环境在线2016-06-1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对首批试点城市所做的调研显示,迁安、镇江、嘉兴、鹤壁等城市均主动提高了径流控制率目标,最高甚至为80%。第一批试点城市肩负着探路的使命。

      来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2016-06-07

      本文收录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6》。...在各个评审机构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住建部科技促进中心评审的项目数量位居前三,其他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的项目数量也有了进一步增加。

      来源:东吴证券2016-05-10

      2.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绵城市创新中心共同发起建立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旨在构建涵盖政、银、产、学、研、用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来源:东吴证券2016-05-10

      2.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绵城市创新中心共同发起建立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旨在构建涵盖政、银、产、学、研、用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来源:新华网2016-04-22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博士提出,坚持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向低影响的城市开发转型升级。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李俊奇院长,全面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几大困惑与对策。

      来源:通信信息报2016-02-03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博士表示,总体上,我国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重视硬件投入,缺少市民沟通参与;将关联性不大的建设项目归为智慧城市,增加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质疑;对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来源:经济网2016-01-19

      近日,《经济》杂志邀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就2015年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及2016年的发展新趋势进行了点评和分析。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5-12-18

      、住建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晶昊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杨德海处长、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协会沈容处长、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贾明雁委员,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何晟处长等。

      来源:中关村在线2015-10-27

      然而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2014全球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达了如此观点,建设智能城市,并非放更多的传感器,收集更多数据,而是打破信息孤岛,对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来源:智慧城市头条2015-08-12

      作为住建部负责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的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负责起草了《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杨柳忠告诉记者:事实上,起草这个指标体系,我们就是按照新型城镇化的标准来设计的。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5-08-11

      日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智慧环卫学组成立,这对于推动环卫工作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服务于城市环卫管理并使之逐步成为行业服务的引擎,意义重大。

      来源:新华网2015-05-1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戴佈和先生要求物联网学组及广大成员单位充分利用该政、用、产、学、研平台,在物联网行业标准、技术推广、技术服务、课题研究、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物联网行业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