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易新闻学院2018-04-13
为了守住安全这条生命线,经过验证性的第一代和标准化系列化的第二代,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安全性更高、防范措施更完善的第三代。...不过,由于核电钢应用领域的特殊性,钢材的性能、技术质量指标、生产流程要求非常苛刻,因而生产难度大、准入门槛高。
来源:国家核电2018-04-03
我国核安全法规规定核电厂设计输入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不得小于0.15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合9.8米/秒2)。目前我国二代加核电设计选择的地面水平加速度峰值为0.2g。
来源:申万宏源2018-01-26
此后,我国核电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出cnp1000、cpr1000等二代加核电技术。在二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技术。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2017-12-28
当然,我国核电堆型的建设不仅仅止步于二代加,而是朝着三代核电技术不断迈进。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多个在建核电机组采用的是世界上主流的三代核电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2-25
中国核电将从过去以第二代核电技术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代核电技术为主,技术创新的路径也将从过去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主,着力打造核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中国核网2017-09-20
其二,便是在引进的法国m310核电机组技术上自主研发的60万和100万千万核电机组,这类核电技术属于二代或二代加技术,是我国推进核电技术国产化的主流技术。
来源:第一核电2017-08-09
这两种技术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均由法国二代核电技术m310改进而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资料显示,第三代核电技术最典型的特征,是安全上了一个新高度。
来源:国际能源网2017-07-27
国内多数核电站采用二代技术路线,图为大亚湾核电站三代核电技术支持者认为,第三代核电技术更具安全性。
来源:核与电2017-04-27
目前,公司旗下在运营核电站使用的技术都是成熟的二代核电技术,而在建核电站则以三代核电技术为主,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种不同主流三代核电站技术的公司。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2016-12-28
西屋公司的技术水平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強,对他的迷信应该破除。两次研发设计均未成功。俄罗斯vver-1000设计,属第二代核电技术,只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技术。
来源:核电观察2016-08-04
而另有反对意见认为,国际主流三代压水堆技术中,安全系列数均不少于环路数,而中核福清5、6号机组安全系列配置比环路数少一个;且安全系列采用母管交叉连接的方式,该技术在二代核电技术中普遍采用,但美国核电用户要求文件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2016-07-18
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哪种核电技术?核电站本身的安全有保障吗?王革华: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现在国际上正在广泛使用的第二代压水堆技术。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6-07-14
,实现了从第二代核电技术到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应用覆盖,和睦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装备可靠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了检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6-07-13
5、6号机组,以及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等,实现了从第二代核电技术到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应用覆盖,和睦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装备可靠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得到了检验。
来源:国家能源局2016-07-11
在cnp600、cpr1000的基础上,中国第二代核电技术逐渐定型并取得了骄人的战绩,相继运用于浙江秦山二期扩建2台机组、广东岭澳二期两台机组、辽宁红沿河一期4台机组、福建福清一期2台机组、浙江方家山2
来源:中国能源协会2016-06-14
十三五规划纲要在能源发展重大工程中特别指出,要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新的核电项目。目前,国内在运的核电站主要采用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核电技术。2011年,福岛核事故之后,核安全问题时刻触动各国神经。
来源:中电新闻网2015-11-30
事实上,我国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根在二代核电技术上。在第二代基础上研发的先进轻水堆核电站称为第三代,第三代核电技术是第二代核电技术沿着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方向不断改进的结果。
来源:中国核电信息网2015-10-22
本来,英国人可以继续在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上领先。譬如,在1980年代,他们打算在欣克利角建c核电站,采用已经十分成熟的第二代压水堆技术,造价17亿英镑。
来源:环境与生活网2015-09-24
在这段井喷式发展时期诞生的核电站,采用的都是第二代核电技术,其单一核电机组的发电能力大幅提升达到千兆瓦级,是原型机组的上百倍。...第二代成为商用主力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核电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得核电站走上系列化、标准化、商业化建设和运行的大道。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更是让核电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5-08-06
相比于第二代核电技术,第三代技术的非能动系统设计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系数,降低运行风险;模块化的设计进一步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核电站的建设效率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