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原料结构调整”相关结果739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1-06

      减排潜力有待挖掘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峰指出,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利用生物质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是改善人居环境与空气质量、应对能源危机与气候变化挑战、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与绿色低碳技术革新的重要举措...陈小平指出,构建生态农业、畜禽养殖、有机肥料和规模化生物燃气四大基地,建立生态农业、特色养殖、生物天然气绿色、循环、永续发展新模式,建立生物发电、热电、生物柴油、乙醇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建立生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1-01

      例如运用废塑料化学循环等技术,与使用原油作为原料相比理论上可以降低40%左右的碳排放。...推动新建炼油项目有序向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并与乙烯、对二甲苯(px)项目做好配套衔接;要依法依规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有序淘汰退出;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炼油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灵活性也提出了新要求

      《湖南省工业碳减排标杆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印发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10-30

      (二)申报企业应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节能降碳、绿色制造、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协同转型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工业碳减排是指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新能源应用和低碳原料替代、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实施数字化协同转型等降碳措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行为

      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2023-10-17

      坚持节约为先,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从源头实施原料替代和总量控制,通过建材行业与冶金、化工等其他行业的循环链接耦合和协同发展,持续降低万元增加值能源资源消耗与碳排放强度。创新驱动,技术引领。...“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原燃料替代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9-01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动“两个替代”1.推动原料替代。...到2030年,全省水泥行业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5%左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推动燃料替代。

      来源:央广网2023-08-31

      下一步正在积极推动百万吨乙烯和炼油转化结构调整,整个光伏制绿氢还要增加产能,可能要达到7.5万吨,探索让老的石化企业实现真正的脱碳。”...然而此前我国大部分制氢的途径来自化石能源,属于“灰氢”,这部分氢气主要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原料制取,制取每公斤氢气的碳排放强度约为10—20公斤。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2023-08-31

      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深入开展全产业链优化,加大产销协同力度,灵活调整原料、产品结构和装置负荷,强化成本管控,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公司积极实施中国石化碳达峰工作方案,布局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动节能降耗,减少排放2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回收利用二氧化碳84.3万吨;二氧化碳注入驱油42.2万吨;回收甲烷4.34

      来源:央广网2023-08-30

      下一步正在积极推动百万吨乙烯和炼油转化结构调整,整个光伏制绿氢还要增加产能,可能要达到7.5万吨,探索让老的石化企业实现真正的脱碳。”...然而此前我国大部分制氢的途径来自化石能源,属于“灰氢”,这部分氢气主要通过煤炭、天然气等化石原料制取,制取每公斤氢气的碳排放强度约为10—20公斤。

      来源: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2023-08-29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动“两个替代”1.推动原料替代。...到2030年,全省水泥行业原料替代比例提升到5%左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按职责分工负责)2.推动燃料替代。

      来源:中国石化2023-08-28

      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深入开展全产业链优化,加大产销协同力度,灵活调整原料、产品结构和装置负荷,强化成本管控,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公司积极实施中国石化碳达峰工作方案,布局新能源产业,有序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动节能降耗,减少排放2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回收利用二氧化碳84.3万吨;二氧化碳注入驱油42.2万吨;回收甲烷4.34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8-21

      尤其是最近几年,受煤炭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国家严控煤电项目政策的影响,我国煤炭煤电企业承受了空前巨大的保供压力。...总之,煤炭的原料化利用有利于推动煤炭作为原料向高端化迈进,丰富产品、研发材料多元化途径,打造煤炭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开展ccus技术攻关,降低工艺过程碳排放,打造零碳排放煤化工产业,实现源头减碳,推动煤炭产业低碳化发展

      来源:吉林省能源局2023-08-21

      注重生物质能开发进度与原料保障能力的衔接,加大地方财政对农林废弃物“收、储、运”环节的支持力度。到2025年,全省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120万千瓦左右,实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十五五”期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形成,能源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陆上风光三峡”全面建成,“山水蓄能三峡”基本建成。

      来源:云南政协2023-08-18

      作为全国自然资源种类最为齐全且储量相对丰富的省份之一,矿物开采、加工活动长期以来都是云南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科技的依赖不断加深,金属、稀土等原料作为支撑科技发展的要素,其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围绕国家下达云南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量)、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耗强度、碳强度下降等目标,测算出云南省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数据,研究确定全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

      云南政协提案:大力推动绿色金融 加大风光领域支持力度

      来源:云南省政协2023-08-18

      围绕国家下达云南省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量)、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耗强度、碳强度下降等目标,测算出云南省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数据,研究确定全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作为全国自然资源种类最为齐全且储量相对丰富的省份之一,矿物开采、加工活动长期以来都是云南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对科技的依赖不断加深,金属、稀土等原料作为支撑科技发展的要素,其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来源:上海市政府2023-08-08

      加快货运铁路专用线建设,深化港口集疏运结构调整和站点布局优化,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到...石化化工行业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推动炼油向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延伸。2023年底前,完成第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吴泾、高桥石化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8-08

      石化化工行业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推动炼油向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延伸。2023年底前,完成第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吴泾、高桥石化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加快货运铁路专用线建设,深化港口集疏运结构调整和站点布局优化,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到2025年,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长10%以上,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

      来源: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6-08

      (二)申报企业应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节能降碳、绿色制造、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协同转型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工业碳减排是指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新能源应用和低碳原料替代、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实施数字化协同转型等降碳措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行为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3-06-08

      (二)申报企业应在推进产品结构调整、节能降碳、绿色制造、资源循环利用、低碳技术创新、数字化协同转型等方面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和行业代表性。...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工业碳减排是指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推进新能源应用和低碳原料替代、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进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实施数字化协同转型等降碳措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行为

      来源:新华网2023-06-05

      近年来,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已建成投用1000万吨/年炼油结构调整项目、160万立方米洛阳原油商储基地、年输量1000万吨以上的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可以为乙烯项目提供充足的原料

      来源: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5-25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系统观念,立足省情实际,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增长和调结构,引导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