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土壤有机碳”相关结果40

      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01-20

      (2)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盐含量及微生物总量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矿化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54、0.893),而与全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

      圣河审判:被重金属魔法囚禁的碳排放

      来源:BECT期刊2019-12-13

      除胞外酶外,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之比、单位生物量碳的co2-c产量和微生物代谢商等变量是反映河床沉积物质量的敏感指标。

      来源:《基层建设》2019-09-19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使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对于多余的重铬酸钾,要通过使用硫酸亚铁,从而按照一定的标准以溶液的形式进行滴定,以样品和空白消耗重铬酸钾的差值进行有机碳量的计算

      来源:《基层建设》2019-08-28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使用过量的重铬酸钾一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碳,对于多余的重铬酸钾,要通过使用硫酸亚铁,从而按照一定的标准以溶液的形式进行滴定,以样品和空白消耗重铬酸钾的差值进行有机碳量的计算

      应用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土壤有机质化学结构进展

      来源:《土壤学报》2019-07-02

      13c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世界范围内代表性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波谱进一步将土壤有机质化学官能团比例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做相关性分析,揭示土壤有机碳化学结构与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的关系。...土壤有机碳含量、黏粒含量与有机碳官能团相对比例相关性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更多地关注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定量化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稳定性的贡献及调控机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生物物理化学保护机制、

      来源:亚洲环保网2019-01-11

      ◆ 土壤有机质流失: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有机质流失,近50年内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量为380亿吨,腐殖质损失量比1万年农业文明以来平均腐殖质损失高约24.3倍。

      来源:科技日报2018-05-04

      土壤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碳库,其中27%的土壤有机碳储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区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有机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造林或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改变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储量。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18-01-27

      图1.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图2.方差分解...(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土壤有机碳积累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其相应的环境驱动因子。

      中科院科学家在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固持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高科技2018-01-22

      图1.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图2.方差分解...(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土壤有机碳积累变化规律,并揭示了其相应的环境驱动因子。

      研究丨如何让“便便”更有用?

      来源:中科院之声公众号2017-07-03

      这是因为有机肥的替代施用对于稻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的促进效应小于对于ch4排放的促进效应。采用发酵后的有机肥进行化学氮肥的替代施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对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促进效应。

      对话专家|如何让废弃物回归土地 ?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2017-04-01

      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归还,更重要的还关系到农业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中国农科院有数据表明,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0.1%,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就会提高10%-20%。

      用数据说话|图说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02-27

      在cnki数据库中共检索到2936篇核心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土壤微生物与环境污染”、“土壤理化性质与水盐运移”、“土壤有机碳与环境效应”、“土壤区域环境与空间变异”为国内期刊论文的主要研究热点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6-11-09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巨大的容量和活跃的土气交换不仅可用于调节大气二氧化碳,而且对生态系统健康和农业生产力具有关键控制作用。...土壤增碳千分之四可抵消化石燃料排放据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潘根兴介绍,按1米深度计算,全球土壤有机碳库容量约为1.5万亿吨,是大气碳库容量的两倍,陆生植物碳库容量的三倍,而2米土壤深度的碳库容量高达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16-07-27

      1.3模型法土壤固碳也可以采用模型法,通过整理文献数据,按不同管理措施分别计算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和年增长率,采取有机碳随时间线性增长的模式估算土壤有机碳年增加量和增长率。...污泥土地利用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地上生物量,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此外,污泥应用于林地、园林绿化、草坪等领域,可部分替代化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来源:地下水环境2016-07-14

      有研究发现生物炭在土壤中通过表面吸附溶解性有机碳(doc),促进包裹着有机质的土壤颗粒的大量形成,从而减缓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作用,减少co的排放;另有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等c量的碳素物质,生物炭能够减少80%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2016-06-28

      不难理解,欧盟将土壤有机碳损失态势列为全欧土壤受损威胁(soil threats)之首位 。因此,土壤碳库保持和稳定与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及生态服务的关系便成为土壤有机碳研究的新热点。...由于人类对土壤的不当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和以全球暖干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土壤有机碳损失而增加对大气co2 温室气体释放已经是全球尺度的普遍趋势。即使在欧洲,土壤有机碳损失也成为大陆尺度的普遍趋势。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2016-05-25

      森林砍伐已经导致了全球25%的土壤有机碳排放到大气中,而19502000 年,中国东北和青藏高原等地区有1.3 万km2 的湿地开垦为农田,最终导致了近5.5pg 二氧化碳当量的土壤有机碳的损失。

      来源:环境工程2016-04-08

      实验室试验通常基于极端条件下(土壤的体量小且处于不受干扰状态),与真实土壤状态差别较大,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1)实验装置无法模拟实际场地的地质、水文特性,但土壤的地理化学特性(包括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矿物组成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网2015-12-07

      确保土壤健康报告重点论述了土壤功能面临的10大威胁:土壤侵蚀、土壤有机碳丧失、养分不平衡、土壤酸化、土壤污染、水涝、土壤板结、地表硬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流失、养分枯竭、土壤有机碳丧失、土壤板结等威胁导致全球土壤状况迅速恶化。然而,只要各国带头推广可持续管理做法和采用适当技术,这种趋势是可以逆转的,联合国今天发布的一份新编报告指出。

      来源:中国科学院网2014-09-16

      自然状态下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普遍受到氮素限制,外源性氮素输入倾向于增加生态系统碳固定,同时改变土壤-大气界面碳氮气体交换、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稳定性,目前国际上关于氮促碳汇效应存在严重分歧,包括碳固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