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核聚变反应堆”相关结果356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3-21

      超前研判技术演化趋势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浮动式海上风电、深远海域海上风电等风电技术,钙钛矿电池、叠层电池等光伏技术,可再生能源制储氢(氨)等新能源利用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第四代反应堆核聚变反应堆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3-09

      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3月6日,由中核集团统筹组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编制、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

      来源:中核集团2023-03-08

      近日,中核集团国际标准化建设再次取得新进展:由中核集团统筹组织、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编制、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参与编制的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3-03-06

      与此同时,世界多国正在积极筹划自主设计建造核聚变堆,希望通过开展大规模核聚变反应堆的工程设施设计、建造,能在未来核聚变能的商业开发和应用中获得主导权。...该消息一度引发网友热议:这是否意味着将改变核聚变研发轨迹,或是提速商运进程?暂且不回答上述问题,先来看看国际核聚变研发现状。

      来源:《求是》2023-02-01

      当前,我国核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全面提升,在三代和四代核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研发及应用、受控核聚变研究、先进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实现大幅跃升,基础科研取得新突破,核工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跨越赶超引领的基础更加坚实

      <mark>核聚变</mark>取得突破,“人造太阳”却很遥远

      来源:能源新媒2022-12-14

      再者,尽管发生聚变需要极端的条件,但聚变反应堆被认为比裂变反应堆更安全;裂变反应堆必须不断地监测,以避免导致不稳定和爆炸的条件。目前全球核聚变研究有两种主要的技术路线。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2-09-07

      推进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光源、核聚变能源、超重力离心技术、极弱磁场、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燃气轮机技术、量子精密测量等方向,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筹建一批生物医学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纳米真空互联、作物表型组学、光子科学、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数字反应堆、大气环境模拟系统、聚变能紧凑燃烧等离子体装置、同步辐射产业应用装置等前沿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2-05-31

      核聚变不会产生任何长寿命的放射性核废料,这是聚变反应堆相对于裂变反应堆的优势之一。...虽然爱达荷州国家实验室正在研究氚的特性,为蓬勃发展的核聚变行业制定安全标准,但其核废料的问题比今天的核裂变反应堆小得多。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2-05-11

      新政府将在开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高温处理方面与美国更紧密地合作,同时,还将支持第四代反应堆核聚变和核能制氢等技术的研发。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3-18

      年 12 月 21 日,来自欧洲的研究团队创造了受控核聚变能量的新纪录:他们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反应堆,即欧洲联合环(jet)中,将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加热到了 1.5 亿摄氏度并稳定保持了 5 秒钟,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2-03-16

      先进核动力发展离不开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等核领域基础学科。美、俄等核强国一批先进核动力技术不断转化为国家战略与产业能力,得益于其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基础科研投入。...核科技自立自强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迫切和重要罗琦说:“核领域基础科学主要涉及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以及放射生物学等领域,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发展中的基础科学

      来源:中核集团2022-03-10

      先进核动力发展离不开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等核领域基础学科。美、俄等核强国一批先进核动力技术不断转化为国家战略与产业能力,得益于其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基础科研投入。...核领域基础科学主要涉及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以及放射生物学等领域,是核能利用、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三大产业发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是核事业生存与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标志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3-07

      而在三参数乘积达到“点火”数值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反应堆工程阶段,包括对反应堆一些关键工程技术的研究等等,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iter项目的技术以及未来示范聚变电站相关技术的攻关。...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人类何时才能利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2-24

      近日,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et)的科研团队宣布,取得了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反应堆在连续5秒的时间内产生了59兆焦耳的能量,有测算称,这相当于11兆瓦电力,大约能够为一个普通家庭提供一天的电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2-02-15

      超导技术成功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目前国际核聚变技术专家公认的探索和解决未来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高效的途径。...2021年12月30日晚,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用来探索核聚变能源应用。

      来源:中核集团2021-11-02

      iter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变反应堆实验工程,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均超过了已经大量建造运行的裂变反应堆,tac1安装工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涉及重大的技术挑战,包括大尺寸或大重量部件吊装、高真空或超高真空部件安装

      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10-22

      2先进裂变堆研发及聚变堆实验突破推进核能迈向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先进核裂变能前沿热点方向主要集中在开发固有安全特性的第四代反应堆系统、燃料循环利用及废料嬗变堆技术。...可控核聚变前沿热点研究方向则主要聚焦等离子体理论研究、耐受强中子辐射和高热负荷材料开发和示范堆概念设计方面等主题研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8-16

      在全世界50年来443座核电反应堆的运行历史中,只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过两起由于人为责任引发的严重事故,以及2011年发生的福岛核事故。...核裂变反应与核聚变反应的同时,都会释放出巨大能量,核能资源是指能产生或转化为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物质。核电站所用核燃料中的有效成分是铀-235。

      来源:能源杂志2021-07-29

      建成商业化聚变反应堆的可能性还比较小。...这句“咒语”就是核聚变技术的突破。核聚变的技术难度太大了,其中最难的是在地球上找不到可以承受高温的材料和容器。核聚变的本质就是在地球上模拟太阳。

      来源: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2021-05-21

      此外,还可通过聚变能提供高品位热,英国政府已在核聚变发电原型“球形托卡马克能源计划”(step)第一阶段中投入了2.2亿英镑。...,从而更高效生产绿氢;(3)根据“绿色工业革命10项计划”的设想,正在开发的先进模块化反应堆(amr)可在600-900℃下运行,因而可以进行高温水解制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