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源荷互动”相关结果396
      数智赋能,绿色低碳 — ABB受邀出席2024长三角绿色转型发展论坛

      来源:ABB电气2024-12-30

      电气中国配电系统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蒋英发表演讲同时,abb电气中国配电系统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蒋英女士在论坛上进行《建设面向未来“产消型”的新型电力系统配电模式》的主题演讲;构建工业园区绿色微电网,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时电价机制对用电成本的影响分析

      来源:中国电力2024-12-25

      编者按随着中国清洁能源发电比例逐渐提高,电力系统由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逐渐转变为“源荷互动”模式。...然而受限于可再生能源出力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控性,充分利用需求侧弹性实现“源荷互动”成为实现支持高比例清洁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由之路。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12-20

      “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实现了电网调控由“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的深刻转变,为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和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共探行业发展新思路!2024年源网荷储一体化沙龙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12-16

      未来的配电网是双向互动的,是源荷互动,在价格机制上也不一样。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13

      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挖掘需求侧资源的灵活调节潜力,推动电力系统由传统的“源随荷动”运行模式向更加灵活的“源荷互动”运行模式转变,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技术运营双驱动 国能日新促分布式光伏价值回归

      来源:国能日新2024-12-05

      源荷互动推动新能源产业数智化转型与创新我国在新能源发展战略上,一直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行。分布式资源的可扩展性、资源共享、灵活性成为新能源市场供给的新生主力能源。...国能日新聚焦源网荷储协同发展,利用自身在ai、能源大数据扎根服务的技术优势,以数智化手段促进源荷供需动态平衡,助力电源侧与负荷侧实现真正的用能互动,并积极拓展未来电力交易市场、虚拟电厂等能源运营新模式,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2-05

      2023年,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工作,明确提出支持开展发供用高比例新能源试点、绿色能源园(区)等试点项目,探索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多能互补、源荷互动的综合能源系统,推动新能源开发、输送与终端消费的一体化融合

      山东威海碳纤维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工程总承包(EPC)预中标公示

      来源:威海市建设工程电子交易系统2024-12-05

      项目通过整合电源侧、储能侧和负荷侧的响应能力,深入挖掘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内部调控实现“源荷互动”。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1-29

      虚拟电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源荷互动”的新模式,使得电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可实时互动,增强电网的安全性。“方案发布前,广东虚拟电厂仅以日前邀约等方式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商业模式有限。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4-11-22

      关于引导需求侧响应,建立源荷互动机制。

      来源:高工储能2024-11-22

      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理想的状态是实现“源荷互动”,但目前在负荷侧并没有形成很好的调节能力,因此,现阶段更需要的是从负荷侧入手,让“荷随源动”。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4-11-22

      他们在园区已有微电网基础上,通过梳理资源点表、规范接入测点要素、增设公专网模块,成功打通与方天服务器通讯链路,并经过多轮测试,园区内约1.65兆瓦可调资源,能够接受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下发的上下调控指令,实现交、直流微电网源荷互动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4-11-20

      五是要提高配电网的供需互动能力,现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需要增强源荷互动能力。...建设智慧高效的配电网,将在未来电力保供格局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实现高效智慧的源荷互动、主配微协同,可以减轻供电系统对大电网的依赖,大大提高供电保障能力。

      来源: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4-11-19

      本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拉开了自治区v2g车网互动时代的序幕。今年7月份迎峰度夏期间,内蒙古电力集团首次联合特来电虚拟电厂充电站开展电网供需调节,实现充电网与电网的源荷互动,最大转移高峰负荷0.7兆瓦。

      来源:电联新媒2024-11-15

      ,分层协同自治,从传统的“源随荷动”转变为“源荷互动”,实现“源网荷储”多方资源智能友好、协同互动、简化和支撑调控的作用。...要解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依靠技术变革的支撑,其中,数字变革将成为推动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电源、负荷、调节性电源的灵活调控和聚合效应,实现“源网荷储”高度协同互动

      来源:国能日新2024-11-14

      随着可再生能源风、光、储能等新型电力装置加入电力系统的节奏进一步加快,充分调动负荷侧灵活性调节资源来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广虚拟电厂商业模式应用将促进源荷互动

      来源:电联新媒2024-11-13

      能源系统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加快由传统的源随荷动转向源荷互动,能源供应端和需求端电气化数字化互动加速发展。四是碳排放约束严格化提速。...增强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强化能源信息网络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构建适应“双高”特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体系和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来源:江苏交通控股党建2024-11-06

      下一步,云杉清能将坚定不移地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与新能源设施融合、绿色能源发电与新能源汽车用电融合、国家大电网与交通微电网融合,持续秉承“源随荷动、源荷互动”的发展思路,聚焦打造交通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有力支撑江苏交控乃至全省交通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后运营时代,风光储协同,推动新能源“稳与进”!

      来源:国能日新2024-10-18

      源荷互动加速度新能源后市场运营时代正来临新能源后运营时代已然来临,这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逐绿新能源,智慧化运营提升经济性价值在后运营服务时代,如何有效实现源荷互动,需要关键技术及有效的商业模式与之相匹配。

      基于风机、超越风机,远景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实践获央视关注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10-18

      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力电源,而要真正将电网中的绿电占比从目前的15%、20%提升至80%甚至更高,需要基于构网型风机、构网型储能建立“源随荷动、荷随源动、源荷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