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能源网互联”相关结果309

      来源:国家电网2021-01-28

      辛保安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可从三个方面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运营12个骨干能源网项目,累计境外投资232亿美元,国际产能合作累计合同额达460亿美元,建成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一批重大输变电工程,积极服务清洁能源发展。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1-01-28

      辛保安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基础,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可从三个方面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运营12个骨干能源网项目,累计境外投资232亿美元,国际产能合作累计合同额达460亿美元,建成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一批重大输变电工程,积极服务清洁能源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0

      据了解,三网融合即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由条块分割的各自发展转变为集成共享的协同融合发展,在形态功能上深度耦合,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实现能源流、人流/物流、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0-12-25

      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将由各自单一发展转变为协同融合发展,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从而实现产业跨界融合

      来源:学习时报2020-12-10

      三网融合是网络型基础设施的高级形态三网融合即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由条块分割的各自发展转变为集成共享的协同融合发展,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是更具资源配置力、产业带动力

      来源:学习时报2020-12-10

      三网融合是网络型基础设施的高级形态三网融合即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由条块分割的各自发展转变为集成共享的协同融合发展,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是更具资源配置力、产业带动力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2020-11-30

      “数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数字化、物的数字化以及二者互通互联后形成的信息流,并产生人机融合的智能产业。释放数字经济价值需要将具有技术特征的机器智能与具有人文特征的认知智能相融合。...信息网、交通网、能源网都是经济基础,所以“四网”融合也体现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互相关联、互相交织、互相促进、互相弥补,可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潜力。

      来源:能源评论杂志2020-11-30

      “数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数字化、物的数字化以及二者互通互联后形成的信息流,并产生人机融合的智能产业。释放数字经济价值需要将具有技术特征的机器智能与具有人文特征的认知智能相融合。...数字经济不仅驱动着“四网”,即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和人文网的发展,还驱动着“四流”的融合,即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的融合。“四网四流”融合体系既有经济基础也有上层建筑。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8

      能源互联网是以电为中心,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先进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支撑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和多元主体灵活便捷接入,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其中,能源网架上,电网结构坚强、安全可靠,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清洁能源充分消纳,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各种储能设施及多元化主题广泛接入,能源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提升,支撑清洁能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8

      能源互联网是以电为中心,以坚强智能电网为平台,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先进能源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支撑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和多元主体灵活便捷接入,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其中,能源网架上,电网结构坚强、安全可靠,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清洁能源充分消纳,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系统、各种储能设施及多元化主题广泛接入,能源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农村电气化水平大幅提升,支撑清洁能源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1

      三网融合报告则提出了能源、交通、信息三网融合发展的创新理论,即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由条块分割的各自发展转变为集成共享的协同发展,在形态和功能上深度耦合,形成广泛互联、智能高效、清洁低碳和开放共享的新型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深度文章 | 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多能需求响应技术

      来源:电力需求侧管理2020-10-23

      互联网不仅指能源流通的物理渠道,也包含打通多元能源参与主体及消费终端间连接的信息通道,体现能源流与信息流的联合,通过信息网的数据挖掘支撑能源网的调度。...对于多能需求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模及优化分析方面,文献【10】分析了自动需求响应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文献【11】研究了电热互联的优化调度,文献【12】研究了冷热电联供的互补优化,文献【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0-09-04

      据悉,直流配用电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配电网互联互济、园区级综合能源网、数据中心及充电桩等场景,具有供电容量大、运行效率高、节省走廊资源等优势。...该中心位于珠海市,是广东电网公司直流配用电技术研究的实施主体和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依托珠海多端交直流混合柔性网互联工程,统筹开展广东电网公司系统直流配用电领域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工作。

      智利光伏金融分析报告(上)

      来源:何继江2020-07-22

      由于狭长的地形,直到最近,智利才有了两个独立的能源网,它们的发电量合计占该国发电量的99%以上。...电网由国家电力系统协调中心管理,该协调中心取代了2017年底互联之前存在的每个电网的经济调度中心,主要用于规划发电公司的调度,以确保以最低成本满足需求。

      光伏-储能-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系统分解协调优化运行研究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2020-07-09

      项目研究背景综合能源系统互联化的发展使得存在多个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和大电网相联的情况,由于用户隐私、数量规模等原因,不适宜将热力系统内详细数据上传到电力系统调控中心。...图1 综合能源网优化运行的分解协调示意图首先建立了电热耦合系统的分解优化运行模型;其次,利用benders分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模型分解为热力系统主问题和电力系统子问题,通过两个系统之间迭代计算,得出各系统设备的最优出力分配

      光伏-储能-热电联产综合能源系统分解协调优化运行研究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2020-07-08

      项目研究背景综合能源系统互联化的发展使得存在多个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和大电网相联的情况,由于用户隐私、数量规模等原因,不适宜将热力系统内详细数据上传到电力系统调控中心。...图1 综合能源网优化运行的分解协调示意图首先建立了电热耦合系统的分解优化运行模型;其次,利用benders分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将模型分解为热力系统主问题和电力系统子问题,通过两个系统之间迭代计算,得出各系统设备的最优出力分配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07-07

      区域能源互联网结合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通过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电-气”/“电-热”耦合等能源转换环节,实现电、气、热等能源网的互联互通,并依靠能源枢纽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各种能源,其供能范围可覆盖城市...区域能源互联网将实现从集中式能源生产到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费的转变,并应用互联网与“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为能源赋予信息属性,实现能源单元的即插即用、对等互联、协同自治。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0-07-07

      区域能源互联网结合不同电压等级的配电网,通过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电-气”/“电-热”耦合等能源转换环节,实现电、气、热等能源网的互联互通,并依靠能源枢纽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各种能源,其供能范围可覆盖城市...区域能源互联网将实现从集中式能源生产到分布式能源生产消费的转变,并应用互联网与“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为能源赋予信息属性,实现能源单元的即插即用、对等互联、协同自治。

      来源:红星新闻APP2020-05-15

      “智慧能源网是其他三张网支撑和基础,所有高科技的东西都需要有能源驱动,特别是电能。”陈强说。智慧能源网规划包括特高压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成都作为典型输入型能源城市,是四川清洁水电的消纳中心,已经建成地市级500千伏双环网,在原有的220千伏双环网和110千伏链式结构电网基础上,构建了广泛互联、智能互动、安全可靠的输配电网络,足以支撑成都以电为中心的能源体系革命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0-05-13

      特来电作为国内充电主要运营商之一,下一步计划大幅加快充电网的投资布局,发挥出充电网的技术和户外产品的制造优势,编织一张安全、智能、互联的充电网,预计截至2020年底特来电及其合伙人累计总投入将超过70亿元...分析海量充电数据信息,开展大数据应用,服务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四)充电运营商在能源服务体系中的转型新定位,加快发展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技术,开展慢充桩有序充电,促进“充电网、车联网、能源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