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力系统”相关结果约11000+

      来源:亮报2024-11-20

      随着我国“双碳”进程持续深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将是未来电力系统新增电源装机的主力,因此提升新能源利用率成为必答题。...基于我国超大规模的电力系统和以省为实体的行政管理模式,“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市场架构是目前较为可行的电力市场建设方案。

      计及多维性能评估的新型配电网光伏选址定容方法

      来源:中国电力2024-11-20

      然而,分布式光伏电源发电呈现显著的波动性、间歇性,大规模光伏接入给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电压越限、网损增加、运行风险增大等一系列危害。...因此,合理规划光伏电源的接入位置与容量是当下促进新型配电网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刊发了陈奇芳等撰写的《计及多维性能评估的新型配电网光伏选址定容方法》一文。

      来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11-20

      鼓励企业开展颠覆性领跑技术研发,推进先进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氢储运、固态储供氢、高压气态储氢、新型储能、新型绿色能源电力系统、燃料电池、氢燃料发动机等领域首台(套)技术突破、应用示范和系统集成,推动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4-11-20

      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配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周逢权:配电网是保障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城乡区域,连接千家万户。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也在向配电系统转变。今年以来,涉及配电网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成为能源领域的热点之一。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11-20

      我国正大力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系统结构和特性发生深刻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处于转型加速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出三年有余,进展如何?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进步?

      新科技 | 热泵储能技术-长时储能创新解决方案

      来源:国家电投集团中央研究院2024-11-20

      热泵储能技术高度契合我国当前的能源发展形势,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未来规模化长时储能的中坚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后续,中央研究院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热泵储能领域持续投入科研力量,助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来源:云南能监办2024-11-20

      ,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证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引导电力中长期规划和投资,促进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结合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有关要求和云南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来源:​内蒙古电力集团2024-11-20

      该项目突破源网荷储优化控制和大容量储能变流器核心装备研发技术、建设了虚拟电厂运行控制平台,研究了电网侧储能电站运营机制,通过工程示范,验证和推广了储能领域技术成果,提升了乌兰察布区域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11月13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储能电站协调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来源:外三发电2024-11-20

      世界首创、上海首例,外三发电试验的成功为助力电力系统提升灵活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挖掘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提供了实践范本。...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对燃煤发电机组的灵活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在夯实电力保供基础的同时,积极指导系统燃煤发电机组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定位转型。

      蒙西地区首个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投产!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11-20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5日16时,由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承建的乌兰察布市丰川循环经济开发区丰镇产业园园区绿色供电项目一次性启动成功,标志着内蒙古电力系统首个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顺利送电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4-11-20

      作为电力供应的“最后一公里”,配电网连接电力主网和千家万户。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持续深入,为配电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多高端、前沿技术,正重塑电力系统运行逻辑。10月15~18日,记者走进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探访绍兴配电网从“发展等电”到“电等发展”,再到“电促高质量发展”的历程。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4-11-20

      《国家电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正逐步由单纯接受、分配电能给客户的电力网络转变为源网荷储融合互动、与上级电网灵活耦合的电力网络。配电网的形态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4-11-20

      新型电力系统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电网“最后一公里”,新变化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集中于此。...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承载力,以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型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主体和新业态的接入需求。

      来源:电联新媒2024-11-19

      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这表明尽管煤电装机容量占比呈下降趋势,但发电量仍占据主导地位,充分彰显了煤电在电力系统安全供应中“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从设备到电网  全方位解锁光伏电站安全密码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11-19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光伏大规模并网,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控制,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稳定与安全。...并结合bms全链路多维度智能诊断,打造极致安全的储能系统,全面提升系统主动安全能力。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11-19

      近日,广州桃莲整村中低压灵活构网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桃莲微电网项目”)建成,标志着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电局乡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广州供电局配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桃莲微电网项目是一个因地制宜实现清洁能源与创新型储能系统协同互动的有效探索。

      来源:大唐集团2024-11-19

      李建伟表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中国大唐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绿色电源供应结构,促进数字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发展。...大会期间,11月14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cop29中国角“中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边会。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11-19

      发布和实施企业“双碳”行动方案,滚动修编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和行动方案,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立电力系统碳中和研究中心,积极培养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4-11-19

      并且随着风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的持续提高,风电的消纳和利用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问题和挑战。风电利用率不足的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所导致。...二要实施可再生能源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高载能行业向“三北”地区转移,提升当地绿色电力消费能力;三是推动采用清洁能源供热系统对传统供热热源进行替代,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来源:内蒙古电力集团2024-11-19

      今年7—9月迎峰度夏期间,直接调用储能放电61次,累计放电电量9689万千瓦时,大幅减少了需求侧响应和省间互济次数,有效支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同时,依据现有调度运行经验,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引导新型储能科学配置、合理调用,促进新型储能在更多场景发挥功效,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