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恢复土壤”相关结果2247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3-11

      同时,加大对施用生物农药、有机和生物化肥、休耕、还林、还草、还湿等恢复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补偿奖励力度。“黑土地保护应该成为国家战略,常抓不懈,抓出成效。”孙斌说。...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仍需加强自《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国土壤环境风险管控进一步强化,耕地周边工矿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污染地块用地准入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来源: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03-10

      分区绿植工程充分利用光伏阵列的阻风固沙与遮阴增湿作用,结合东川区干热河谷气候特点,在保护原生植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种植耐旱植物、农作物,将种植绿植工程作为恢复生态修复的积极手段,促进了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局地小气候改善

      来源:新华社2021-03-09

      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44亿元,增长10%,支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882亿元,增长11%,引导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

      40年实现碳中和 我们的底气在哪?

      来源:新华网2021-03-0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毅表示:“这是我国近40年来对恢复天然森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的巨大投入取得的成果。”...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这样解释,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来源:安徽省自然资源厅2021-03-03

      1.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国有建设用地经修复后拟改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以及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由市、县人民政府整体修复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以公开竞争方式分宗确定土地使用权人...煤矿以外其他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确实无法恢复原用途的农用地,可参照执行。耕地核减不免除造成塌陷责任人的法定应尽义务。(二)盘活利用矿山废弃土地。

      来源:长三角生态法治2021-03-01

      个人认为要强调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中提出,生态修复要以自然恢复为主,立法应该体现这一精神。...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大多是要素立法,比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主要针对某一污染要素或者某一环境介质来进行立法,针对流域的立法难度要大很多。

      来源:福州日报2021-02-26

      “互花米草最大问题是容易导致土壤板结。”...2018年,我市印发《闽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控制性详细规划(2018年—2020年)》,将互花米草治理及乡土植被恢复工程列为闽江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单元项目。

      来源:大众日报2021-02-26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做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境监管,严格农用地土壤分类管理,严格实施污染地块建设用地准入,强化污染土地的风险管控与修复。

      来源:学习时报2021-02-26

      在重大工程的实施中,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结合区域水资源、土壤、光热、原生物种等自然禀赋,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修复和保护模式,避免过多的人工干预,杜绝盆景项目和形象工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23

      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还将实行林长制、稳步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作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关键点。...石漠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来源:法制日报2021-02-13

      运用替代性修复方式,灵活适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护林护鸟、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责任,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增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从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通过检察公益诉讼,我们督促修复被损毁湿地面积5千余亩,督促治理被污染水源面积20万余亩,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282万亩,保护被污染土壤154万余亩,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1-02-03

      吉隆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申报工作加快推进,樟木口岸恢复货运功能,拉萨综合保税区建设进展顺利。...生态安全屏障日益坚实,美丽西藏建设步伐加快,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巩固消除“无树村”“无树户”和拉萨“绿色围城”、

      热点汇总 | 哪些技术成果最吸睛?(固废、<mark>土壤</mark>篇)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1-01-28

      同时利用生物或化学方式,加速填埋物的降解、稳定,恢复垃圾填埋场原有的地形、地貌,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建立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

      来源:污泥环境工程2021-01-25

      利用辽宁西部林地资源,将污泥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发酵堆肥,用于林地土壤改良养护。...制定《祝家污泥处置管理工作方案》,锁定污泥现场、运输过程、接收处置、生态恢复和数据核定等“五大环节”,实行处置工作和监管工作“两个闭环”管理,采取计量称重、电子封签、运输前审批、运输中监管、gps定位、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1-01-22

      ,下半年土壤修复市场恢复较快。...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土壤修复行业主要资金来源为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约281亿元,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40亿元。

      来源:大江网2021-01-21

      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生活垃圾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加快修订环境污染防治条例,鼓励市级层面先行探索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立法,为全省提供制度经验。及时清理与国家法律和政策不相符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加

      来源:渭南日报2021-01-21

      秦岭、桥山生态恢复效果明显的县(市、区),予以奖励;强化人才支撑,建设生态环境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研究成果运用。...政府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类项目,公共财政支付水平同治理绩效挂钩;实施生态奖罚,大气、水、土壤环境改善明显的县(市、区)予以奖补。

      来源:定西环保2021-01-18

      、39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正在实施岷县曙光无主金矿矿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1-01-18

      “两稳定”是: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恢复;“两初步”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统筹大气、水、土壤、固废、生态等治理保护,强化各环境要素的综合协同。三是积极打造安全健康生态空间,突出共享可达。

      来源:环保圈2021-01-15

      其中,“两稳定”是指“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和“生态服务功能稳定恢复”。而“两初步”则包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以及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统筹大气、水、土壤、固废、生态等治理保护,强化各环境要素的综合协同。三是积极打造安全健康生态空间,突出共享可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