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减排二氧化碳”相关结果约11000+

      来源:中国能源网2022-08-02

      余热利用可以参照废能回收利用(废气、废热、废压)原理进行减排贡献测算。探路低碳化,清新环境用数据说话。此前初步测算,清新环境相关余热发电项目年合计节约标煤约32万吨,折算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

      资金支持不超1000万元!北京征集2022年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8-02

      4.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5.能源及碳排放智慧化管理。6.碳捕集利用与封存。7.城市废弃物循环资源化利用。8.其他先进低碳技术应用。...征集范围中包含超低能耗建筑(含农宅),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既有建筑先进低碳化改造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其他先进低碳技术应用等。

      涉及储能、氢能!北京征集2022年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8-02

      4.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5.能源及碳排放智慧化管理。6.碳捕集利用与封存。7.城市废弃物循环资源化利用。8.其他先进低碳技术应用。...、征集范围围绕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重点领域,公开向社会征集减排效果好、应用场景广泛、推广价值高的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项目,鼓励多种技术复合应用。

      来源:新华社2022-08-02

      ,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北京市征集2022年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01

      4.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5.能源及碳排放智慧化管理。6.碳捕集利用与封存。7.城市废弃物循环资源化利用。8.其他先进低碳技术应用。...、征集范围围绕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重点领域,公开向社会征集减排效果好、应用场景广泛、推广价值高的先进适用技术应用项目,鼓励多种技术复合应用。

      开展“光伏+储能”等自备电厂、自备电源建设!三部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工信部2022-08-01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重点任务(四)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1.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布局。

      联想集团首次公布智慧节能解决方案  可助力企业年均综合用能成本降25%

      来源:联想集团2022-08-01

      在助力一家日化企业节能降碳方面,该企业实现了年均综合用能成本同比下降25%的目标,每年可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0吨。公建楼宇也是“能耗巨兽”。...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制造业的能耗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在第产业中占到三分之,在我国能耗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中亦占到三分之一。

      工信部、发改委、环境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工信部2022-08-01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其中提到,“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

      工信部 发改委 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01

      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三部委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

      来源:工信部2022-08-01

      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推动工业用能电气化。...其中提到,“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

      云南省“8+3”项目首个!国内陆上最大商业化风机吊装成功!

      来源:云南能投2022-08-01

      通泉风电场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为9.6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9.62万t,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8t,氮氧化合物排放188.53t,二氧化碳排放81.02万t,烟尘36.74t,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08-01

      碳汇则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修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稀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排放。此外,我要特别建议的是,“控碳”还需要有政策机制作为保障。...我国碳排放总量巨大,2020年占到全球的29%,是美国两倍多、欧洲三倍多,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第三是承诺时间不同。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站在双碳风口上 猪也能飞?!

      来源:ESG老妹儿2022-08-01

      图:牧原股份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图片来源:《牧原股份绿色低碳行动报告》按照目前的核算范围,牧原股份2021年排放量为338.9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千克猪肉的排放强度为1.05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电规总院发布2022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

      来源:电规总院2022-08-01

      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并网,世界参数最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投运,全国最大光热电站开建,千亿方“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立足当下,我们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之势,面临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的潜在风险,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个关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8-01

      以2020年为例,中国温室气体排放139亿吨、占全球的27%,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16亿吨,能源活动排放二氧化碳101亿吨,占到全球能源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30%,所以我国已经进入高排放国家行列,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电规总院发布2022年度《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中国电力发展报告》

      来源:电规总院2022-08-01

      一批重大创新工程取得积极进展,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亚洲首个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功并网,世界参数最高、容量最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投运,全国最大光热电站开建,千亿方“深海一号”大气田投产。...立足当下,我们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之势,面临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恶化的潜在风险,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四个关系,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清洁能源可靠替代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08-01

      碳汇则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修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稀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排放。此外,我要特别建议的是,“控碳”还需要有政策机制作为保障。...我国碳排放总量巨大,2020年占到全球的29%,是美国两倍多、欧洲三倍多,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第三是承诺时间不同。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

      中石化强势布局CCUS!25亿成立新公司!打造专业<mark>化碳</mark>产业运营平台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8-01

      各合作方表示,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是践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打造专业化的碳产业运营平台,是中国石化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服务;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谘询、

      来源:国家电网2022-08-01

      据了解,截至7月29日24时,本次“绿电5周”活动清洁能源发电量达99.7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45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16.1万吨。...“绿电5周”活动期间,青海省绿色电力试点交易完成,8家新能源发电企业与2家电力用户达成绿电交易电量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2-07-29

      提案从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源结构、人均排放量、地均排放量、单位gdp排放量等角度,对上海碳排放水平进行了分析与对标,并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一些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内在碳减排潜力的挖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