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排水防涝”相关结果600

      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2016-07-21

      海绵城市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20

      有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排水防涝等工作,全面系统整治城镇黑臭水体。3.协作联动,注重长效。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15

      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格局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并制定相关技术实施标准,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作为刚性指标分解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加强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机衔接各地应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指导编制或修改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绿地水系统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

      来源:南京日报2016-07-14

      建设好海绵城市主要有四大作用,可以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城市排水方式,从单纯地或过多地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排水设施,转变为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排水设施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来源:投资李沧2016-07-12

      此外,在中德生态园29平方公里新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定位,自然本底优势,因地制宜的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区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威海晚报2016-07-11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海绵城市设计应侧重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设计等方面。...在城市道路设计方面,市住建局要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也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

      来源:威海网2016-07-11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海绵城市设计应侧重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设计等方面。...在城市道路设计方面,市住建局要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也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11

      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可以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3.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也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设计调蓄设施。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08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时,要将雨水年径总流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各地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应提出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和目标,并将有关控制目标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要融入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设计成果,并单设章节进行说明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06

      第五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在编制排水防涝、城市水系、城市绿地、城市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负责审查规划方案对海绵城市规划要求的落实

      来源:郑说广播2016-07-06

      我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排水防涝基础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积极推进海绵型小区和单位建设统筹屋面、广场、道路、绿地、水系及排水系统之间的衔接,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资源。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6-07-06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吸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来源:大河网2016-07-06

      河南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结合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排水防涝基础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市内涝怎么破,国务院提出要建海绵城市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工程手段轻自然方法的倾向,城市排水实行以排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城市水生态系统应有的吸纳、渗透、滞蓄、净化等功能,城市排水设施标准不高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6-07-05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对雨水进行吸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来源:水视界微信2016-07-05

      全省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得到全面改善。

      来源:中国网2016-07-01

      《意见》指出,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实现城市排水由快速外排、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排水防涝、城市防洪标准达标

      广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6-27

      县级以上城市应对建成区内易涝点、排水防涝基础设施、水域面积、绿地覆盖、道路硬底化、黑臭水体等海绵城市有关内容进行全面普查、登记造册。...全省排水防涝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得到全面改善。(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来源:中财网2016-06-27

      华控赛格在原有的流域治理、海绵城市、排水防涝等方面具有较强规划、设计和运营能力,通过收购中环世纪完善建设能力,属于典型的平台型公司。

      来源:给水排水微信2016-06-08

      政府支持逐步增强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3月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23号文),为科学合理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奠定了基础。...(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98号),全国各地都在积极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6-06

      结合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城市排水防涝基础和应急管理能力需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消除积水区域。加强水系连通,严禁随意侵占填埋水体,逐步改造渠化河道、修复受损水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