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2015-08-03
;绿色建筑未来五大发展新动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征、建筑技术考虑因素;被动式超低能...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且能耗的总量还在逐年上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剑林主讲的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阐述了目前建筑行业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来源:中国节能服务网2015-07-30
;绿色建筑未来五大发展新动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征、建筑技术考虑因素;被动式超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且能耗的总量还在逐年上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高性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剑林主讲的建筑节能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阐述了目前建筑行业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5-05-13
比如,由vtt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坦佩雷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联合开展的对能效、清洁和安全环境的研究;vtt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的零能耗建筑的影响分析等
来源:搜狐媒体2015-04-27
先提两个概念,一个是零能耗建筑,顾名思义,它指的是,一个建筑一年的能源消耗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零。...在第一时间听到能源互联网这个名词的时候,我就有种直觉,能源作为最基础的一种信息,一旦能源流和信息流结合在一起,那就会爆发出无限的可能与活力,也将彻底改变我们现代人类的生活形态,使我们人类生活往零能耗和碳中和的理想方向更接近了一步
来源:日经BP社2014-07-15
该公司看好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途是能源收支为零的零能耗建筑(zeb)。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光电转换层使用有机薄膜半导体的太阳能电池。...比如,日本建筑商巨头之一大成建设就在横滨市户塚区的技术中心建设了zeb实证楼,计划使座大楼的能耗比普通大楼低75%,而且还将利用发电建筑物外墙单元来获得全部所需能源。
来源:pv-tech2014-04-21
ipcc报告表示,然而,由于基础设施限制,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太阳能发电家庭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选择方案往往受到青睐,超三百个净零能耗建筑,常常利用现场太阳能发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设。
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2014-01-13
被称为零能耗建筑的天津解放南路文体中心将在本市首次应用这一机组,机组已于2013年12月完成调试安装,待主体建筑竣工后就将投入运行,通过对地热资源进行余热发电以供应文体中心的用电需求。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3-10-12
比如,我们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用于中国最具标志性的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的产品推动了零能耗建筑,打造了安全节能的地铁屏蔽门,为消费者开发安全可靠的家用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等等,并帮客户实现了多项革命性产品的开发
来源:Solarzoom2013-09-17
预计大楼将达到leed印度白金标准据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sunpower公司透露,这座采用尖端技术的地标性建筑将成为印度首座净零能耗建筑。
来源:日经能源环境网2013-08-07
在日本,建筑业界正在致力于实现零能耗建筑(zeb)。零能耗建筑是指全年能源使用量为零的建筑。其中存在大量电子企业可作出贡献的领域。户田建设公司力争在2020年之前实现建筑零能耗化。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2013-04-01
这项材料预期拥有超过25年的寿命,可为零能耗建筑以及超薄墙体结构建筑中的高绝热性能提供新的设计可能性。...如今,建筑能耗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40%,在政策法规日益严格以及公众意识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开发接近零碳排放的建筑有望成为行业规范。
来源:我爱幕墙网2013-01-25
计算机模拟预测, 在设计零能耗建筑时,颜色和透明度对dsc光伏效率的直接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三栋建筑的所有幕墙都装有内嵌半透明晶体太阳能电池的窗户。由于所有光伏窗只有30%的透明度,夏季因制冷需求减少,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更多的能量不得不被用于建筑物内部的人工照明。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2-09-19
计算机模拟预测, 在设计零能耗建筑时,颜色和透明度对dsc光伏效率的直接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来自芬兰埃斯波市阿尔托大学的教授janne halme 正在就如何优化dsc的可用性和发电进行研究。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11-09-21
新加坡特点:零能耗建筑作为亚洲的花园城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一直有目共睹,长达12年的口香糖进口禁止令就是例证。2009年,新加坡第一座零能耗建筑也将竣工。
来源:德州新闻网2011-07-29
零能耗建筑摒弃传统的房屋建造方式,通过洁能材料及洁能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能耗零的突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7-06-01
本市将在奥运村进行零能耗建筑试点,研制奥运村使用的50辆纯电动汽车。重点推广余热余压利用、蓄冰制冷、新型建材、烟气脱硫脱氮、粉尘回收与资源化、城市供水管网的检漏和防渗等新技术、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