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颗粒物PM2.5”相关结果4537
      《韶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23

      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在24—35微克/立方米之间,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世卫组织标准(25微克/立方米)。

      《庆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25年)》印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23

      2020年市区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6%,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均值分别为55μg/m3、28μg/m3,与“十三五”初期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15个百分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

      全文实录 | 北京市2021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新闻发布会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2-03-23

      在细颗粒物pm2.5)、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排名靠后的重点区域开展“点穴式”执法。...针对涉挥发性有机(vocs)工业企业、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重点领域,全市组织开展了“夏季攻坚”“进工地”“进驾校”“节假日旅游客车”等“一微克”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涉气检查11.7万家次,抽测重型柴油车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2-03-22

      做好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推动pm2.5浓度持续下降,力争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依托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推进施工、道路、堆场扬尘污染控制。

      环境空气<mark>颗粒物</mark>(<mark>PM</mark>10和 <mark>PM2.5</mark>)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来源:北极星环境监测网2022-03-16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详情如下: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号:hj 653—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16

      本年度重点支持范围包括大气环境治理与管理能力建设,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污染协同控制等。

      来源:董战峰2022-03-15

      探索完善臭氧污染研究、监测、控制体系,推动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试点。深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精细化管控。...深化环评审批简政放权,简化和豁免环评手续,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推出区域规划环评和差别化清单分类管理的环评审批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环境保护引导资金用于补助企业在污染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改造等。

      来源: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2-03-15

      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目标;6项主要污染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水生态环境方面。...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4项主要污染全面完成省下达减排目标。二、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协同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1.深化挥发性有机治理攻坚。

      来源:新华社2022-03-14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来源:新华社2022-03-14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来源:新华社2022-03-14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2-03-11

      2021年度起,江苏省各市、县(市)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等7项污染总量作为考核挂钩标的。将碳排放强度作为调节因子。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11

      二、挂钩标的和调节因子2021年度起,将各市、县(市)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等7项污染总量作为考核挂钩标的。将碳排放强度作为调节因子。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2-03-10

      在秋冬季以移动源、燃煤源污染管控为主,强化不利扩散条件下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排放监管。(二)减少重污染天数持续完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准确率。...二、深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一)深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针对夏秋季以臭氧为首要污染和秋冬季以pm2.5为首要污染的污染天气,实施季节性差异化管控措施,稳步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禁止新建自备燃煤机组!福建省印发“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

      来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2022-03-10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位,细颗粒物pm2.5)浓度20微克/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标准(25微克/立方米)。...为巩固提升蓝天保卫战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蓝天白云幸福感,按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要求,以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控制为目标,持续加大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强化挥发性有机(vocs

      一图读懂 | 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黄山市生态环境局2022-03-08

      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细颗粒物(pm2.5)浓度总体达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功能初步恢复,基本消除劣v类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泸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印发实施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08

      泸州市政府发布实施新修订的《泸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1年修订)》,修订后,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作为判别依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分为三级。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3-07

      到2025年,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4.8微克/立方米以内,其中设区城市控制在29.0微克/立方米以内;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2%,其中设区城市达到

      来源:中国环境2022-03-07

      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20年,“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2-03-04

      全年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7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4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1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33微克/立方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