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公益诉讼主体”相关结果369

      来源:法制日报2021-06-18

      其中,除了要求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外,《实施方案》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危险废物治理负总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生态环境部等要按职责分工负责,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

      来源:司法部2021-06-17

      案例意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是不同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一类新诉讼类型,此类案件的起诉主体是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相关部门、机构。若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6-09

      落实民事公益诉讼诉前公告制度,对提起诉讼的机关、组织予以支持。(十)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动员组织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全文如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结合自治区实际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6-01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了治污能力,而从严管控榨菜生产废水处理过程则进一步落实了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充分运用按日连续计罚、约谈、追责等措施,重点做到“四个一律”,即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从严、从快、从重一律坚决立案查处,对符合停产条件的一律停产整治,对符合移送司法机关情节的一律移送,对构成生态损害赔偿的一律依法依规开展公益诉讼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5-26

      《方案》明确指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协调联动。对自查自纠并及时妥善处置历史遗留危险废物的企业,依法从轻处罚。《方案》要求,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监管,建立监管联动机制。

      来源:河北省自然资源厅2021-04-29

      加强草原执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依法查处非法开垦、占用草原和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行为,依法开展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各级政府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中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落实林(草)长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全民参与”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新机制。

      来源:南方工报2021-03-03

      从专业角度出发,吴翔认为,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应用趋势之一,她提出三点建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力度,确保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高速有序发展;建议储能设备商联合海上风电投资主体...关于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的建议》、《关于将合湛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并尽快开工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将湛江市列入2021年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建议》、《关于加快二湛通道桂林至湛江段高速铁路建设的建议》、《关于推进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立法完善的建议

      来源:南方工报2021-03-03

      从专业角度出发,吴翔认为,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应用趋势之一,她提出三点建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力度,确保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高速有序发展;建议储能设备商联合海上风电投资主体...关于推进海上风电侧配置储能的建议》、《关于将合湛高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并尽快开工建设的建议》、《关于支持将湛江市列入2021年度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建议》、《关于加快二湛通道桂林至湛江段高速铁路建设的建议》、《关于推进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立法完善的建议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26

      制定专门的认定规范,明确认定主体、责任人范围、认定的程序和要求等规则确有必要。...该法律规定更多体现的是强调管理目标和执行效率的行政管理要求,与强调全面保护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或公益诉讼的修复责任不同。因此,土壤修复的行政责任和生态环境损

      来源:法制日报2021-02-13

      6年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案件类型趋于多元,法规制度逐渐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取得长足发展。...6年来,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在扩大,案件类型趋于多元,法规制度逐渐健全……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党务廉政专员、二级巡视员李明义在会上表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2021-02-11

      我国民法典直面这一问题,首次把绿色原则规定为民法基本原则,并在侵权责任编第七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明确了生态修复的责任承担方式,同时规定了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惩罚性赔偿、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基于这一规定,一方面,受害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性。虽然《侵权责任法》第65条没有将损害明确限定为他人的损害,但环境污染责任保障的主要是特定民事主体的特定权益。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11

      制定专门的认定规范,明确认定主体、责任人范围、认定的程序和要求等规则确有必要。...该法律规定更多体现的是强调管理目标和执行效率的行政管理要求,与强调全面保护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或公益诉讼的修复责任不同。因此,土壤修复的行政责任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还需要进

      来源:人民法院报2021-02-09

      据悉,2020年,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2件,审结47件,这些案件呈现三大特点。第一,提起公益诉讼主体主要为检察机关。第二,案件涉及领域比较广泛。

      《民法典》视角下的生态环保之道

      来源:河北新闻网2021-02-07

      其次是参照公益诉讼的模式,创制公共诉讼模式。我是建议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代表国家追诉这种自然人的个人法律责任,具体方法可在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就是要创制一个新的诉讼模式。...马绍峰:我国民法典在第一编总则当中的第一章基本规定里的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么一条规定,其实是规定了在民事活动当中的绿色环保原则。

      来源:汇业法律观察2021-01-30

      不仅来自《民法典》实施的影响,《环境保护法》实施已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对于环境执法进行补充,鼓励社会组织作为多元共治中的一类主体,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同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3个省(区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试点。至今,由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逐年增多,已达到20万余件,且仍处于增长趋势。

      来源: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2021-01-27

      金融机构的绿色转型缺乏上位法的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作为环境损害间接主体的多责任主体理论较难落实。...因此,按照科斯定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帮助纠正这种利益失衡现象,这包括公益诉讼与环境保护预防机制。公共财政作为一段时间之内成为全球环境治理资金和污染物治理的单一来源方。

      来源:大江网2021-01-21

      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江西省还将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以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来源:江西省政府2021-01-20

      二、健全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5.落实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9.强化社会团体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共同关注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1-18

      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十)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环境治理。...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1-16

      华远公司认为,在本案中,应依刑事责任的判决确定公益诉讼的赔偿责任主体,他们不应连带承担处置费用。一审法院依据《侵权责任法》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