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废水能源利用”相关结果171

      来源:生活垃圾发电技术2020-04-07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老港镇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垃圾日处理规模6000/d,是全球最大的单座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占地面积179966㎡,建筑面积150000㎡,场地周长...一、分析可能臭气的原因垃圾焚烧工艺和烟气处理流程得知臭气、废水产生的第一来源是垃圾运输车、卸料大厅、垃圾池,之后在一次风机至焚烧炉位置。

      来源:河南北工机械2020-02-28

      另外,厨余垃圾填埋后,水分会不断发酵混合雨水地表水会形成高浓度废水,不仅污染土壤,还会污染地下水。...垃圾焚烧,作为一种能源利用的形式,虽然避免了填埋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但焚烧过程中会排放固体颗粒物、温室气体、重金属等,能够危害空气质量。

      来源:大众网2020-02-11

      宁阳县伏山镇通过对当地大型企业鲁珠集团熟料生产线余热进行循环水改造,采用低真空循环水24小时不间断供热,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力,为全镇多家单位和6个社区20多万平方米采暖用户进行集中供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无燃烧、无排烟,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水源热泵技术成熟、能效比高,是低碳环保、低耗高效的绿色能源集中供暖模式。

      来源:感知山东2020-01-08

      宁阳县伏山镇通过对当地大型企业鲁珠集团熟料生产线余热进行循环水改造,采用低真空循环水24小时不间断供热,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力,为全镇多家单位和6个社区20多万平方米采暖用户进行集中供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无燃烧、无排烟,不产生废渣、废水、废气,水源热泵技术成熟、能效比高,是低碳环保、低耗高效的绿色能源集中供暖模式。

      来源:基层建设2019-12-23

      在“黄金期”内环保产业经历了由初期的污染治理行业向末期的高效绿色能源利用转变。在“黄金期”之后,环保产业的发展将会转向低速发展阶段,近年来美国环保产业增长率维持在3%的水平。...之后转向环保设备、技术、服务的出口,国内环保需求转变为高效绿色资源能源利用,高标准环保生产能力建设,年产值平均增长率降低至2%-3%,但总体来看1970-1995阶段美国环保年产值平均增长率仍然达到8%

      来源:基层建设2019-12-10

      随着煤炭加工程度不断加深,产品增多,对于能量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合成气和甲醇产品能源的利用率为45%至55%,加工汽油、乙烯和丙烯的能源利用率为30%,而合成甲醇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为2%,合成烯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以至于那些产生的污染物不同程度的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比如焦化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的粉尘,在煤炭加工运输过程中这些粉尘会四处飘散,由于这些粉尘不能进行相应的集中处理以及收集,因此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了较大的威胁,一些有毒气体,加工的废水

      来源:《基层建设》2019-11-12

      1.2土壤镉污染状况目前,废气的扩散,工业废水的排放,还有将含镉的废水用来灌溉农田是导致土壤中含镉的重要原因。...本文在我国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基础上,对植物修复技术及其应用的镉污染土壤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能源利用潜力,阐释了利用植物修复土壤的镉污染问题。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11-06

      、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48、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气象信息服务49、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工程50、乡村厕所废物废水以及餐厨废物废水的收集处理与生态农业联合经营

      设计案例 | 厌氧技术在制醋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与改进

      来源:净水技术2019-10-31

      厌氧降解过程中产生沼气,较高的cod去除率,意味着较高的沼气产量,从能源利用角度来看,增加厌氧系统可以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沼气产量与cod去除量曲线如图4所示。...02 厌氧技术在制醋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与改进2.1 制醋废水原有处理工艺及运行情况制醋废水原有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2019-10-29

      煤炭资源高值化利用新疆大学高层次人才学术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魏贤勇表示,目前煤的气化、液化、热解等转化技术存在投资大、操作条件恶劣、原煤和水消耗量大,二氧化碳、废水等排放量大等明显缺点。...事实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且对外依存度高,“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禀赋和相对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经导致了能源和环境矛盾的激化,建立独立自主、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安全、经济、大规模能源发展体系迫在眉睫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10-09

      在内,是废水、垃圾等向能源的转化;在外,是打造一套集约的能源使用系统,如更环保的恒温系统和更环保的交通方式。...统筹考虑本市能源资源条件与可通过大电网等渠道获取的外部资源,优化平衡内外部资源搭配,以最大程度利用清洁能源;在能源加工转换环节,推动电与热、气等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科学规划热电联产、热泵、燃气三联供等多能耦合环节的规模和布局;在能源存储环节,根据城市能源利用特点

      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高端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9-30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博士 李鹏梅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贾中华重点分享了绿色园区评价要求,即产业绿色化指标、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

      来源:火电厂技术联盟2019-08-05

      每天,维也纳的居民生活垃圾被运到这里焚烧,产生电能,而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在排出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热能,可以为6万户居民供暖。...国内篇1.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近日,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宣布正式启用。这个焚烧厂配置了8条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焚烧线,设置3台50兆瓦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让“分类后的垃圾”变得美好!

      来源:环球表计2019-07-12

      依塞纳除了能够充分利用能源以外,它所产生的废气中粉尘处理率达到99%,二噁英的排放几乎为零,包括废气、废水、噪音等指标均大大低于欧盟的标准。...应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双重要求,垃圾焚烧发电供热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和垃圾处理的首选方式,然而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在我国的发展也不过三十多年,而国外这一产业发展的已经相对成熟,因此,我们有必要看看国外是如何管理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产业的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5-29

      她同时指出,亚洲的空调制冷需求越来越强,到2050年将是现在的3倍,这就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国家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米树华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方面,尽管火电超低排放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重金属,如火电的重金属废水废渣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利用效率方面,部分地区仍存在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以煤电为主的发电结构决定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19-05-17

      垃圾焚烧发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通过一定合理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零填埋,实现垃圾焚烧发电的环境友好型发展。...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中节能(保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嘉兴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杭州萧山锦江绿能环保有限公司、淄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9-05-07

      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火电厂不仅在厂内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还可以通过外延发展循环经济,使发电和其他产业在能源利用上有机融合,互为支撑,不仅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以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资源节约处副处长刘志强指出,煤电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有三,即减量化(配合新能源发展以及自身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的需求)、再利用(废水,低位能等自身内部资源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固废的综合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4-10

      位于崇明岛西侧的三星镇正在打造“田园综合体”“世界生态岛”,清洁、智能的能源利用解决方案不能缺席。...“绿色”首先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发展分布式能源、能源就地消纳、冷热电三联供以及多能互补等;其次是对环境的保护,在固废、废水、废气等方面实现“零排放”;最后,未来能源增量将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主导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4-10

      位于崇明岛西侧的三星镇正在打造“田园综合体”“世界生态岛”,清洁、智能的能源利用解决方案不能缺席。...“绿色”首先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发展分布式能源、能源就地消纳、冷热电三联供以及多能互补等;其次是对环境的保护,在固废、废水、废气等方面实现“零排放”;最后,未来能源增量将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主导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4-10

      位于崇明岛西侧的三星镇正在打造“田园综合体”“世界生态岛”,清洁、智能的能源利用解决方案不能缺席。...“绿色”首先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包括发展分布式能源、能源就地消纳、冷热电三联供以及多能互补等;其次是对环境的保护,在固废、废水、废气等方面实现“零排放”;最后,未来能源增量将由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主导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