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环境信用修复”相关结果51

      来源:山东环境2021-01-05

      同时,明确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公示期限为信息向社会公示之日起1年,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公示期限为3年,期限届满且完成整改核销的信息转入后台管理,不再向社会公开,确保信用修复后不影响企业长远发展。...为严格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推进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管理,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了《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9-11

      第十三条 公开期限达到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或者达到信用修复条件的,负责公开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7日内从本部门网站或者本级政府规定网站设置的行政处罚公开专栏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公示(即“双公示”)撤下相关信息

      来源: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0-03-16

      六是以正向激励为导向,建立了生态环境信用修复机制,对一般失信、严重失信、“黑名单”企业可通过及时整改、污染减排等方式,逐步提升信用等级;对“黑名单”企业,自完成整改之日起六月内未出现新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可上调一个信用级别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2-26

      对已完成整改,且符合《浙江省公共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市局、各分局在收到企业环保不良信息信用修复申请相关材料后,即时予以办理、即时予以公示、即时予以修复确认,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自身信用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2-18

      八、引导企业加快涉环保信用修复。组织和指引上一年度环境信用评价等级较低(环保警示或环保不良)但已整改的企业做好信用修复工作,按要求进一步简化修复程序。...中央、省、市、区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措施,我局遵照执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区分局)

      吃红牌!深圳公布30家环保不良企业 你公司上榜了吗?

      来源:深圳新闻网2019-10-19

      据悉,各参评企业在评定结果公布后六个月内,被评定为环保警示企业(黄牌)或环保不良企业(红牌)的主动改善环境行为、实施有效整改的,可向各管理局申请信用修复。...家被评定为环保诚信企业(绿牌),811家被评定为环保良好企业(蓝牌),92家被评定为环保警示企业(黄牌),30家被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红牌),不参评(含搬迁、关停)企业40家,另有84家国控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信用等级由省生态环境厅进行评定

      浙江省<mark>生态环境</mark>厅公布2019年第一批环境违法“黑名单”

      来源:浙江生态环境2019-04-10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19年浙江省第一批环境违法“黑名单”,共11家企业事业单位上“黑榜”。1、环境违法“黑名单”信息公布期限是多久呢?答:3年。2、那上了“黑名单”对企业都有什么影响呢?...答:“黑名单”公布六个月后,“黑名单”企业认为其环境违法行为已经整改到位,可以向作出认定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对于整改到位的,可撤除“黑名单”。2019年浙江省第一批环境违法“黑名单”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9-01-30

      《办法》沿用了江苏环保信用评价传统的“绿、蓝、黄、红、黑”五色等级划分方式,同时在评价标准、计分方式、组织实施、结果发布等多个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并在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信用修复、联合惩戒...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以及开展联合惩戒的相关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联合惩戒措施。目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发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系统已经上线运行。

      红牌企业26家 黄牌企业106家!2017年广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11-19

      请你单位指导完成整改的“环保不良企业”(红牌企业)和“环保警示企业”(黄牌企业)按照《关于企业环境信用修复有关问题的复函》(粤环函〔2015〕947号)有关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向我厅申请环境信用修复

      福建关于加强绿色金融和环境信用评价联动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8-09-18

      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动态更新实时信用状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环境信用评价成果应用,发挥绿色金融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促进企业和经营者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生态环境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6-06-13

      重点包括:一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包括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异议申诉等机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