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旭股份2025-02-20
保碧新能源基于国家对用户侧风光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要求,专注于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以“风光储”协同发展为核心,重点投资布局在区域能源一体化、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用户侧储能、综合能源、节能改造、智慧能源管理和碳管理等新能源领域
来源:永泰数能2025-02-20
永泰数能凭借其硬核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的系统集成能力,为该项目提供了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共配置了14个快充双枪终端,2台600kw液冷超充终端,126kw光伏发电系统,同时配置2台100kw/215kwh分布式储能系统,搭载能碳管理云平台进行能源调度管理
来源:亮报2025-02-12
近年来,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探索碳管理和碳业务体系建设,推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引入科技创新、设备升级、精细化管理和培养员工节能意识等多种措施,黄石东贝工业园区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来源:交通运输部2025-02-11
围绕交通发展质量、交通能耗排放、交通低碳管理3个维度,建立碳指数量化评价体系,形成基于浙江省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指数的省市统一量化评价标准和发布机制。3.开发“碳效码”。...构建针对省内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碳效码规则与算法,根据企业的低碳发展水平,赋予绿码、蓝码或红码,并开展基于分类赋码规则的财政金融类、路权管理类等政策应用。4.应用“碳积分”。
来源: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025-02-07
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消息,日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汽集团”)颁发了首张汽车行业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此次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国汽车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江汽集团“双碳”工作正式步入体系化运行新阶段,是江汽集团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2-05
(五)绿色低碳管理能力提升。...重点支持企业和主管部门开展绿色低碳能力提升工作,包括能源管理、碳管理、自愿性清洁生产、节能低碳宣传培训,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及审核、能耗数据报送及监测监控等工作能力建设及基础工作。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2025-01-26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5-01-25
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建立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创新完善绿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有效拓展绿证应用场景,更好显化绿电价值。培育发展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30%以上。
来源:隆基2025-01-24
此外,近年来隆基发出“共建绿色供应链减碳”的倡议,提高其上下游企业的碳管理意识和能力,推动其节约能源并开展多种节能减排行动。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01-24
名单包括,基于数智融合的绿色低碳一体化管控平台创新应用、数字化碳管理与核查系统等。
来源:诺德智慧能源2025-01-21
的控股子公司,立足于新能源行业,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电站及智慧能源等各类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为高能耗的生产型企业提供绿色电力供应、“光储充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碳管理
来源:溧水区人民政府2025-01-17
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推动传统产业工艺流程和设备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应用,推进溧水天山水泥碳计量碳管理项目建设,打造低碳水泥制造示范。...创新发展机制体制和管理模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升应用研发与创新服务能力,高层次打造创新创业的“活力溧水”。4.坚持宣传教育,文化培养。
来源:新华社2025-01-16
在有着“中国锻造之乡”之称的忻州市定襄县,碳减排统计核算师通过生产环节的低碳管理,帮助法兰企业降低能耗。两年多前,定襄县与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低碳云账户平台。...公司市场营销部现货交易管理主管管志超说。管志超所说的电价,其实是“现货电价”。
来源:新华网2025-01-16
在有着“中国锻造之乡”之称的忻州市定襄县,碳减排统计核算师通过生产环节的低碳管理,帮助法兰企业降低能耗。两年多前,定襄县与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低碳云账户平台。...公司市场营销部现货交易管理主管管志超说。 管志超所说的电价,其实是“现货电价”。
来源:南京溧水区政府2025-01-14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1-14
据介绍,国网辽宁电力碳业务体系建设包括支撑构建电力碳排放核算体系、深化绿电绿证交易、加强电力碳足迹管理、强化企业自身碳管理、拓展电碳新兴业务等5个方面21项重点工作。...,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服务行业企业降碳控碳,开展电力和电工装备产品碳足迹测算;以强化自身碳管理和拓展电碳新兴业务为发力点,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新业态,打造增长新引擎。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09
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机制。深入挖掘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潜力,大力推动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1-06
其中,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建设一体推进,“双碳”领域国家标准陆续出台,地方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此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助力“两新”发展扎实推进。
来源: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2025-01-06
公司全面对标国网领先水平,以更大的勇气、更新的思路、更硬的措施,推动能力素质全方位升级、争先格局系统性重塑,接连打赢史上最强寒潮、罕见大汛、超长炎夏等多场硬仗,主动竞逐新型电力系统、科技自立自强、农村能源革命、碳管理
来源: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06
(四)完善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制度。...“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出台实施一批优势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产品碳足迹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