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赤潮”相关结果157

      来源:《防护工程》2019-10-28

      通过向水体中加入菌种的方法来降解或者转化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可以完全除掉水体中一些有机污染物,还可以解决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问题,除此之外,加入有益菌种还可以加速水体对于淤泥的消化功能。

      美国水环境治理漫谈

      来源:JIEI创新实验室2019-09-25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有jacksonville市因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建设资金而向河流直排5.6万m3/d市政污水,导致佛罗里达州中西部沿海水域发生短裸甲藻赤潮,致使近1500km2海域生物几乎全部灭绝的污染事件

      干货 | 详解总磷和总氮的处理!

      来源:环保小蜜蜂2019-09-11

      水体中的磷是藻类生长需要的一种关键元素,过量磷是造成水体污秽异臭,使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和海湾出现赤潮的主要原因。

      来源:审计署2019-09-05

      相应的,渤海的优良水质比例上升了13个百分点,赤潮发生次数下降超过60%。可以说渤海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审计署: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审计结果

      来源:北极星环境修复网2019-09-05

      基本情况2013年以来,中央和5省市本级财政共投入渤海生态环境保护资金1650亿元;渤海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点位比例从63.2%波动上升到76.5%,三、四类水质点位比例从30.7%波动下降到12.4%,赤潮发生次数减少

      来源:中国环境报电子报2019-08-28

      海洋垃圾、赤潮频发、生产污水导致滨海岸线黑臭等现象成为一些滨海地区环保投诉的焦点。如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是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矛盾的必答课题。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19-07-29

      同时,从生态环境部门自动在线和监督性监测情况看,少数地区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等总氮指标超标时间长、超标倍数高,问题较为突出,如不立即着手解决,可能导致汇水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等现象,造成生态破坏

      欧美往湖库输入硝酸盐 中国为何还要频频要深度甚至极限脱氮?

      来源:水进展2019-07-18

      因此,只能说有n在海湾地区的输入,是存在导致赤潮的潜在因素之一。...比如,湖库水环境质量控制及治理与河流不同,河流最终会携带污水厂排放的tn至河口和海洋水域,可能会加剧海湾地区海水水质n浓度提升,可能会成为海湾赤潮的发生因素,因为河口和海洋水体是n限制性。

      来源:乾来环保2019-07-15

      过量的磷还会严重危害海洋环境,引起赤潮[1]。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九部分 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征求意见稿)》全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05

      3.2赤潮生物 red-tide organisms能够大量繁殖并引发赤潮的生物称之为赤潮生物。...3.4赤潮跟踪监测 tracking monitoring指对已形成的赤潮全过程的跟踪、取样、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赤潮生物的发生、发展和飘移情况以及赤潮毒素的分布与变化状况。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征求意见稿)》全文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05

      开展有毒赤潮监视或应急监测时,根据赤潮发生、发展或监视的需要,确定和适当调整频次和时间。

      来源:中国海洋报2019-07-05

      每年3月~10月,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研究员关春江都会带领团队定期来到红沿河核电站,通过卫星遥感、现场监测等方式,帮助核电站测控分析是否会出现赤潮、海月水母暴发,是否会对核电站安全生产造成生物威胁。...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完善衡量水母数量的计算模型、对水母精准称重等方式,有效提高判断水母数量的准确性,并每日汇总辽宁旅顺、盘锦等相邻海域的水母数量,分析预测近期水母变化趋势,帮助红沿河核电站平安度过水母、赤潮多发期

      市政污水处理技术浅析

      来源:中企网2019-07-02

      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其可使藻类和浮游生物繁殖,形成“水华”和“赤潮”。

      先河环保海洋水域监测系统助力打赢碧水保卫战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9-06-28

      这套系统可以应用于海洋水质监测、赤潮预警预报、污染突发事件调查、风暴台风过程监测、水质、藻类预警、水产养殖监测等领域。...其中,在赤潮多发区设置两个,河口区设3个,工业排污区、港口区设置6个,养殖区设置3个,省边界设置两个,对广西重点海域的生态变化趋势和灾害性污染事件进行监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9-06-11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淡水湖库中浮游藻类疯长的现象称之为水华,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通常称之为赤潮。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是我国近年来沿海赤潮发生较为频繁的海区。...赤潮暴发时,有毒有害的藻类在竞争中往往会占据优势,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损害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而且,某些藻类毒素经由食物链的传递、富集,会通过生物放大效应威胁到人类健康。

      来源:中企网2019-06-08

      营养物质主要指氮、磷,其可使藻类和浮游生物繁殖,形成“水华”和“赤潮”。

      天津市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作战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19-03-20

      完成沿海重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健全完善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漏污染海洋环境联合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重要海域海洋赤潮(绿潮)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体系。(三)工作原则1.

      来源:《海洋与渔业》2019-03-14

      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污染评价与生态修复保护,主要研究探索在人类干扰行为下,沿岸及近海海洋环境中营养元素的物质循环途径及迁移转化规律,从而找出富营养化、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3-06

      包括饮用水水源地、黑臭水体、湖库蓝藻水华和营养状况、海洋赤潮和溢油等遥感监测。(二)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包括秸秆焚烧、颗粒物、污染气体、大气网格等遥感监测,开展地方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遥感监测。

      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问题、成因、治理 | 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18

      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频发、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