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01-17
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建筑用能过程中产生的余压、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以及能源梯级利用;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的绿色水泥;废钢利用的短流程炼钢技术等;对可集中回收的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物(特别是有机废物)进行回收利用
来源:能见派2017-01-04
在《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除鼓励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以及促进能源梯级利用为目的的局域网、微电网外,发电企业及其资本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向用户直接供电的专用线路,也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与其参与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络相连的专用线路
来源:淖毛湖风采2016-12-23
据该项目技术总监徐友根介绍,该项目使用了技术含量高的低热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通过先进的低热值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及高效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环保水平。...同时,也为下游产业煤焦油加氢等项目提供强大的能源保障。上海电力哈密宣力燃机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投资23.8亿元,总装机容量366mw,项目于2015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6-12-16
,岛屿等内,多个能源形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和利用,如电转热,电制冷,热发电,燃气发电,余热供热,废气发电,多品类能源梯级利用,打破了能源的竖井,电,热,气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混合供给,使得区域能源网络的系统效率
来源:化化网煤化工2016-12-10
《规划》旨在以循环经济为引领构建资源综合利用和能源梯级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目前各地市正积极组织推进实施工作。...;以煤制天然气为重点,变输煤为输气,为终端能源消费提供洁净燃料;以煤制化学品为重点,发挥焦化优势,拓展煤焦油深加工产品、焦化苯延伸产品等精细化工产品以及焦炉煤气延伸的硝基产品等。
来源:深度能源观察2016-12-09
,引领终端消费方式变革、提供多种能源解决方案、各类能源梯级利用、区域综合能源智慧化管理等方式,使区域能源一次能源转化效率达到70%以上,供给侧碳排放降低20%以上。
来源:国家煤炭工业网2016-12-08
来源:长江证券2016-12-05
通知提出试点项目涉及的增量配电网应与公用电网相连,除鼓励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以及促进能源梯级利用为目的的局域网、微电网外,发电企业及其资本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向用户直接供电的专用线路,也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与其参与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络相连的专用线路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16-12-02
试点项目涉及的增量配电网应与公用电网相连,除鼓励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以及促进能源梯级利用为目的的局域网、微电网外,发电企业及其资本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向用户直接供电的专用线路,也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与其参与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络相连的专用线路
来源:中国证券网2016-12-02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6-12-01
通知明确,试点项目涉及的增量配电网应与公用电网相连,除鼓励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以及促进能源梯级利用为目的的局域网、微电网外,发电企业及其资本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向用户直接供电的专用线路,也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与其参与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络相连的专用线路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16-12-01
通知提出试点项目涉及的增量配电网应与公用电网相连,除鼓励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以及促进能源梯级利用为目的的局域网、微电网外,发电企业及其资本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向用户直接供电的专用线路,也不得参与投资建设电厂与其参与投资的增量配电网络相连的专用线路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16-12-01
来源:神华国华电力公司2016-11-24
让我们先来了解分布式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可根据用户需求在负荷中心实现能源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并以热电联产和冷、热、电、汽联供等方式,通过能源梯级利用,实现更高的综合能源利用率。
来源:能源杂志2016-11-14
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通过推进能源供给侧改革来解决。其中,分布式能源作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二氧化硫和固定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能够实现优质能源梯级利用、能效高达70%以上。
来源:能源杂志2016-11-12
来源:中国国电2016-11-11
先后开发双尺度低氮燃烧器、w 型火焰炉低氮燃烧、高频电源、汽轮机通流改造、能源梯级利用热电联产供热等多种节能技术并在系统内推广。...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比例上升约10%,清洁能源发电量上升约5%,风电装机跃升世界第一。
来源:北京日报2016-11-09
2017年底前,19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产业循环式组合。...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7651万吨标准煤以内,形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辅助的能源供应体系。到2020年,清洁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0%以上。同时,加快退出低排放标准的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