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储热密度”相关结果284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11-04

      同时,以氢储能、储热/冷技术、电磁储能和飞轮储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储能材料将朝着低成本、高储能密度、高循环稳定性、长周期存储的趋势发展;储能装备将从关注单体设备效率、成本,转向满足差异性需求的高品质供能、储用协调方向;规模化储能技术将从单纯供能转向兼顾电网辅助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多元化用能

      来源:邢台市人民政府2021-09-16

      按照“洁能+储能+智能”要求,重点引进和培育空气储能、超导储能、储热、储氢等新型储能设备生产企业,推进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储能技术研发及应用。...培育发展新型储能设备,加快发展动力锂电池、it锂电池产品,支持研发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及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等高性能动力锂电池材料产品。

      来源:中国绿发会2021-09-13

      基于氢能的二次能源结构,具有清洁、可再生、能源密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地视为21世纪终极的、常规的清洁能源,可以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与电能并重互补的二次能源。...因为时间关系我主要讲一下非传统分布式能源系统结构,包括传统电源(风、火、光、水等)+分布式可再生新能源+氢能燃料电池,多能源储冷储热+储氢,以及全分布式/集中+分布式的供需协调优化+氢能储运的供应链优化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9

      氢能具备清洁和长周期储能优势,可解决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稳定和低能量密度问题,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季节)供需平衡。...在发电侧,可大力推进新能源场站配置新型储能,研究推广光热发电储能;在电网侧,可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电网侧新型储能合理布局;在用户侧,可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研究储电与储热、储冷、储氢等各类型储能相结合发展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不是“对手”是“队友”

      来源:中国核工业2021-07-12

      目前我国三代核电普遍具有一定的灵活运行能力,核电的高能量密度和可调节性可以为可再生能源上网保驾护航,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例如在风光不能提供有效电源的情况下,核能发挥基荷能源特性提供电源保障;在风光提供有效电源的情况下,核能通过综合利用,将能量转化为氢、淡水、熔盐储热等方式储存和运输,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性和利用率。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4-21

      高温相变储热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系统体积小、储热和释热温度基本恒定、成本低廉、寿命较长...储热技术属于能量型储能技术,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寿命长、利用方式多样、综合热利用效率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清洁供暖及太阳能光热电站储能系统应用领域均可发挥较大作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4-20

      高温相变储热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系统体积小、...储热技术属于能量型储能技术,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寿命长、利用方式多样、综合热利用效率高,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清洁供暖及太阳能光热电站储能系统应用领域均可发挥较大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31

      核电是安全、清洁、低碳、高能量密度的战略能源,与“风光水”等非化石能源共同组成了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因此“十四五”将迎来可期的发展空间。...未来,大型核电机组及低温供热等小型反应堆叠加风能、光伏、储热联合经济运行,可同步缓解城市清洁取暖和水资源制约发展诸多难题,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案。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2-24

      在存储环节,电储能领域应继续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新一代电池;储氢领域要研发高效率、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储氢技术,适应更灵活的氢能运输;储热领域需研究基岩、矿井等超大规模的储热技术,更好应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消费的季节性波动

      来源:能见Eknower2020-12-09

      包括:全球最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也是目前寿命最长、安全性能最高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效率超高,将斜温层厚度控制在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水储热技术,应用于北京宝之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高效储热、储冷性能的熔盐储热技术

      来源:能见Eknower2020-12-09

      包括:全球最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也是目前寿命最长、安全性能最高的电化学储能技术;效率超高,将斜温层厚度控制在了世界领先水平的水储热技术,应用于北京宝之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高效储热、储冷性能的熔盐储热技术

      《全球电池和电力储能技术创新专利分析》摘要

      来源: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2020-11-17

      虽然能量密度大大提高,但受城市实际交通情况影响,有些电动汽车不一定要达到最高的能量密度,但此类高能量密度材料更有可能满足电力部门的要求。...二、电力储能专利申请主要趋势分析储能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四类:电化学储能(即电池)、电磁储能(例如超级电容器)、机械储能(例如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和热储能(仅限于储热和回收电能的技术)。

      来源:石油科技论坛杂志2020-10-20

      物理储能是通过物理变化将能储存起来,可分为重力储能、弹力储能、动能储能、储冷储热、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几类。其中,超导储能是唯一直接储存电流的技术。...从能量密度角度分析,未来最具可能性的超大规模储能技术方向是纯化学储能,如氢储能、甲醇储能、金属储能等。大型能源公司在开发超大规模储能技术方面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可借此承担大部分能源安全保障任务。

      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石油公司的建议

      来源:石油科技论坛杂志2020-10-19

      物理储能是通过物理变化将能储存起来,可分为重力储能、弹力储能、动能储能、储冷储热、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几类。其中,超导储能是唯一直接储存电流的技术。...从能量密度角度分析,未来最具可能性的超大规模储能技术方向是纯化学储能,如氢储能、甲醇储能、金属储能等。大型能源公司在开发超大规模储能技术方面具有一定资源优势,可借此承担大部分能源安全保障任务。

      分散式风电机组单位调频技术研究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10-15

      普通金属材料无法承受很大的离心力,超级电容能量密度低,超早储能是实验室阶段,储氢是很有前景储能方法,可以通过燃料电池形式与风电机组结合参与电网调频,目前仍然成本较高。...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能量的形式,风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所以我认为首先可以排除储热,电能转化成热能没有问题,把热能重新转化电能需要很多设备而且效率较低,如果做综合能源系统或者热电连产,储能是很好的储能方法

      【科普】太阳能光热与<mark>储热</mark>

      来源:CSPFocus光热发电资讯2020-09-01

      某些光热电站甚至采用了第三种物质状态来储热,即利用压缩空气或蒸汽等气态物质。尽管这种材料具有经济性,并且可以提供较大的工作温度范围,但与液态或固态材料相比,它们的导热系数和能量密度都较低。

      储能那些事 看这里就够了

      来源:中国电力百科2020-07-24

      物理储能方式主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相变储能、重力储能和飞轮储能;电磁场储能方式包括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和高能密度电容储能;电化学储能主要有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形式。...抽水蓄能依然是当前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一类储能技术,其规模达到171gw,所占比例为93.4%;以电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的电力储能技术紧随其后,累计装机规模为9032.4mw,所占比例为4.9%;熔融盐储热位列第三

      革命性突破 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核心技术盘点

      来源:电车资源2020-07-20

      电转气(power to gas, ptg)是将电能转化为具有高能量密度燃料气体的技术。...相变储能技术 pcm technology相变储能是热储能的一种利用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储热特性, 来储存或者是释放其中的热量,从而达到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该相变材料周围环境的温度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0-07-01

      在新材料方面,要重点支持开展基于盐湖资源的特色新材料、先进晶体、钛及钛合金材料、铝基材料、镁基功能材料、镁系化工材料及建筑材料、相变储热材料、储能材料、碳纤维等研究。...在锂产业方面,要开发与完善电池级碳酸锂、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箔材料等技术以及高能量密度锂电池动力、储能电池技术,开展高镁锂比盐湖高效富集锂与制取电池级锂盐关键技术和基于盐湖锂盐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合成与改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原文如下

      来源:存能电气锂电池UPS2020-06-22

      这个技术的优势在于规模大、成本低;但劣势在于效率低、环境污染较大、选址不灵活;因此,现在是将空气压缩储能系统和储热蓄能结合,弥补技术劣势,将效率提升到了70%,但是由于增加了储热系统,因此初始投资成本相应提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