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公益诉讼主体”相关结果369

      来源:四川省政府2021-01-14

      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等活动。(十)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环境治理。...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2021-01-11

      我国民法典直面这一问题,首次把绿色原则规定为民法基本原则,并在侵权责任编第七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明确了生态修复的责任承担方式,同时规定了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惩罚性赔偿、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基于这一规定,一方面,受害的主体必须具有特定性。虽然《侵权责任法》第65条没有将损害明确限定为他人的损害,但环境污染责任保障的主要是特定民事主体的特定权益。

      来源:光明日报2020-12-11

      最高法提审该案,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相关问题,为土壤污染治理和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借鉴。...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数百名学生因学校周边一污染地块导致身体不适,后由两公益组织向曾在该地块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家化工厂提起公益诉讼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发布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来源:北极星水处理网2020-12-03

      第八条 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承担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防止、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依照公益诉讼有关规定对有关机关和组织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给予支持。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和律师为水污染损害诉讼中的受害人提供公益法律服务。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9-03

      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具备资格的环保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创新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自治作用。(二)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夯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法、刚柔并济,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8-18

      加大检察机关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力度,深化“9+1”生态环境审判体制改革,形成规范高效的“专业化司法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行业协会、商会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不同利益群体与相关责任主体的沟通渠道,促进行业自律。公共机构要带头节约能源资源,带头采购绿色产品,带头推行绿色办公。

      九年终结案!第一起由民间环保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曲靖铬渣污染案结案

      来源:中国环境2020-08-11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修正案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主要包括公民个人、社会组织等。2015年,《环境保护法》也将公益诉讼条款正式写入法条。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08-07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深入排查整治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隐患,督促落实化工园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要求,提出“一园一策”“一企一策”具体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意见。

      来源:正义网2020-08-06

      为充分查清基础事实,全面收集各类证据,江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专业化检察办案组,重点围绕污染行为实施主体、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数量,受污染地块污染范围等,开展实地勘察、与公安机关保持实时沟通,引导侦查和强化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证据

      来源:中国环境2020-07-24

      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在物权编,对物权作出生态环保限制性规定。...虽然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走过很多年头,但现有的针对生态或环境本身损害救济的法律规范还是多为程序性规范,已有的司法实践仍多以“准用”环境侵权责任实体规则来避免裁判困境。

      《民法典》环境污染责任条款的法律适用

      来源: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2020-07-07

      ,还包括政府、环保社会组织、检察机关等,分别对应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及司法确认程序、环保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追究污染者付费责任的风险极大提升,甚至有可能存在重叠追责的情形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06-19

      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政府、企业、社会构成的三元主体结构,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来源:法制日报2020-06-17

      芜湖经开区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部门、公益诉讼部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固定损害后果等证据。...之后,该院以被告单位某新公司、被告人李某林等17人犯污染环境罪向芜湖经开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来源:检查日报2020-05-22

      巩富文说,目前在诉讼主体、案件范围、审理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尽相同的情况,不利于法律的集中统一实施,与党中央提出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急需进行整合,制定专门的公益诉讼法...这是他自2015年以来第6次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有关公益诉讼立法提案。巩富文与公益诉讼之间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来源:上游新闻2020-05-07

      江苏省高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此判解析提到,此案是工业场地污染引发的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案代理律师曾祥斌表示,此案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再审主要基于9个方面,除程序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外,还存在基础事实未查清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3月19日,最高法下发民事裁定,决定提审常州毒地案。

      来源:金华日报2020-04-24

      今年以来,金东以产生、利用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工业企业依法承担起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夯实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者的主体责任;开展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单位的整治提升,对存在超标排放的单位依法查处,强化对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04-20

      除存在诉讼资格和管辖权等诉讼程序障碍的案件外,公益诉讼人的诉讼请求基本都为法院支持。被诉主体常为石油化工和工业制造企业,其往往存在多次超标排放或未经许可排放且受到行政处罚而拒不纠正的情形。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2020-04-20

      1.要在法律、政策等层面构建幸福河湖建设多主体结构我国的主体结构有其特色,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人大、政...4.河湖水事关系因水(水量、水质、水电、水运等)而发生的纠纷、矛盾、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百姓上访、公益诉讼、官方照会等事件的数量、等级、后果等情况。

      来源:阳光时代法律观察2020-04-03

      亮点一:构建全民共治框架《意见》构建了党政、企、社全民环境共治框架,明确了各方主体权责,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政策、组织保障措施。...利用公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环保组织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保障公众充分参与环境治理。

      来源:长城网2020-03-31

      条例第62条规定,鼓励、支持法律规定的主体提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条例第79条明确了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并负担有关治理费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