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并网微电网”相关结果3205
      许昌智能: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67%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3-27

      新型配电系统形态如下图所示:在应用层面,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分别对配电网提出了安全化、智能化等更高要求:就供给端而言,分布式电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提高了对配电网的硬性要求,因为分布式电源广泛采用逆变器等设备并网

      ABB与南京国臣达成战略合作 以“光储直柔”创新技术引领建筑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ABB2024-03-26

      同时通过新型低压直流配电技术,采用“自发自用,集中并网”的运行方式,可有效解决低压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为规模化推进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推进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光储直柔”技术应用通过储能调节源荷之间平衡,实现新能源的最大化本地消纳;通过南京国臣”光储直柔“系统电压控制技术,结合abb”光储直柔“微电网调优技术,实现建筑用电的柔性调控。

      现代智慧配电网·南京:配微协同“云边”、“光储直柔”互联,能源胜景呈现

      来源:电网头条2024-03-25

      2023年12月8日,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125千瓦/215千瓦时用户侧储能项目并网投运,是南京市江宁区政府2023年9月出台《江宁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若干政策措施》后,首个享受到补贴政策的用户侧储能项目...数分钟内,这一微电网系统及时响应,调度内部储能装置放电,降低负荷100千瓦,实现了与南京电网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协同调控。江苏电科院微电网是南京首个配网调控微电网

      对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初步认识与未来之思

      来源:中国电力2024-03-25

      具体而言,一方面开展配电网问题综合治理,应用新技术解决重载、低电压问题;另一方面,在偏远山区建设微电网,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质量。...其次,针对分布式新能源接网需求的问题,可以开展屋顶光伏消纳模式分析,制定技术标准与监管要求,鼓励分布式光伏的集中汇流并网,并优先在重载、低电压区域接入。

      力调电费(十一):工商业储能的无功调节

      来源:黄师傅说电2024-03-25

      而储能变流器此时与光伏逆变器一样,是工作于并网状态,也就是有功无功调节状态。其有功功率值可人为设定,无功也一样。且国...但同时配置了储能和光伏的用户侧,已然是个微电网,那么其中的运行控制策略,需要兼顾的点很多,不过最终目的依然是最大限度地降本。

      电网投资大时代

      来源:能源新媒2024-03-25

      习近平指出,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大量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并网,只有依靠特高压外送才能解决消纳问题。因此特高压建设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光伏星:主力能源时代  户用光伏大有可为

      来源:光伏星2024-03-21

      该方案结合微电网系统技术,将乡村居民的屋顶光伏电站经过汇集路线聚合起来,通过升压设备实现10kv/35kv并网,按照相关项目要求及流程进行建设以及运营管理。...随着国家“双碳”政策支持及行业技术不断突破的驱动,户用光伏已迎来“三大利好”:1、电网将迎来空前改造,可进一步满足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的发展需求,行业增长空间潜力巨大,利好户用光伏并网安装、赚取收益;2

      国家电网欧阳昌裕: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数智化坚强电网创新实践

      来源:国家电网2024-03-21

      面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围绕新能源、新型储能、新型负荷(电动汽车、电氢耦合等)、虚拟电厂、综合能源,以及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光储直柔等配电网新形态发展需求,推进分布式能源广域协同调控...超前布局、重点开展一批具有前瞻性、基础性、颠覆性的重大研究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登高行动计划,攻关新型电力系统统筹规划、友好并网、电力平衡、稳定机理、故障防御、调度控制、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14

      ,满足新能源汽车、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交互式多元主体友好接入,带动能源电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链条、全要素的灵敏感知和实时洞悉、网络结构动态优化、生产运行精准控制、客户行为智能调节,实现快速响应、防灾抗灾、具有强大的自治自愈自修复能力,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多能协同互补、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

      来源:电联新媒2024-03-13

      因为大量已建成新型储能项目调用率有待提升,部分项目由于多方原因暂时没有并网,未能发挥应有作用,而实施方案目标指的是实际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调节能力补充的新型储能。”...储能作为不发电但是可以存储、释放电力的工具性技术,当前,大多数是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运用于微电网,或者依据有关政策接受电力调度,或者通过参与电力现货、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获利,业主应该在储能设施运行智能控制和电力市场报价等软硬件方面加大资源投入

      许继电气取得储能EMS新突破

      来源:许继电气2024-03-12

      许继电气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突破了储能电站海量信息处理、储能电站可靠辅助构网及稳定独立组网技术、精准阻尼控制与惯量支撑技术、辅助新能源并网功率控制技术、储能辅助火电机组精准调频技术等大规模储能电站涉网核心技术...构建了以储能构网为底座、以储能稳控和储能调节为支撑的坚强涉网体系,打造了“站-云-孪”一体化的数字化智慧储能电站解决方案,适用于新能源+储能协同控制、火电+储能参与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ems以及用户侧储能/微电网等多种应用场景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4-03-11

      然而,激烈竞争下,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因户用光伏并网规模持续攀升而带来的重重挑战,例如变压器容量受限、电网承载力预警等。但告急的消纳空间,也给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据悉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户用光伏集中汇流模式,即把整村或多个发电单元所发电能以低压集中汇流后,分别并入多台专用升压变压器,再通过10千伏线路并入电网,能量管理系统还对电能进行事实调度和管理,既降低负载还实现了就近消纳,此外还包括台区配储、智能微电网等消纳模式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4-03-11

      二、综合提升承载能力是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意见》中明确要求“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配电网承载能力内涵丰富,主要指适应规模化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和安全运行、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灵活用电需求、促进新型储能与负荷侧灵活性资源应用等方面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07

      利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新能源发电和负荷侧管理的全息感知、精准预测,显著提高电网快速响应、自治自愈自修复能力,保障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高水平消纳。...让无限“风”“光”电亮“绿水青山”,关键是以钉钉子精神把总书记“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重要指示落实落细。我们将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坚实底座。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07

      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地点随机性强、建设周期短、并网规模难以预测,无序并网情况突出,导致系统负担加重、调峰困难。四是负荷管理机制不健全,电力用户“主人翁”作用未充分发挥。...电碳市场、绿电制氢、新型储能、柔性直流、微电网等新业态密集出现,亟需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二是煤电和新能源发展规模不匹配,电力保供难度进一步加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06

      “目前,虽然已出现用户侧储能、负荷聚集商、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型业态,但调度并不充足,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优化电力输、配环节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和布局,强调围绕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等要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集成创新和攻关,着力攻克长时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日以上时间尺度的系统调节需求。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6

      王政涛认为,目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如源网荷储各环节中的新业态迅猛发展,电力系统适应性亟待加强;分布式新能源并网规模爆发式增长,造成调峰困难;负荷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电力客户作用未充分发挥等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3-05

      在深圳,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愈型智能配电网建成,配网自愈动作成功率94%,约八成用户在故障来临时可快速复电;在云南,国内首个高海拔10千伏水光储中压特色微电网——10千伏三坝乡微电网示范工程、独龙江智能微电网等一批工程落地

      来源:滁州经信局2024-03-05

      同时,国网滁州供电公司应当提高电网绿电接入能力,降低光伏项目并网成本。并且,在电网保供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对消费绿色电力比例较高的用户在实施需求侧管理时优先保障。...月4日,安徽滁州经信局发布《 滁州市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探索可再生能源场站“隔墙售电”交易,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消纳,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引导建立工业绿色微电网

      来源:中国能源网2024-03-05

      “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用户侧储能、负荷聚集商、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型业态,但调度并不充足,不能全面发挥其作用。”...优化电力输、配环节新型储能发展规模和布局,强调围绕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长寿命等要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装备集成创新和攻关,着力攻克长时储能技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