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广域保护”相关结果254
      能源互联网环境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关键技术

      来源:《中国电力》杂志2018-09-14

      能源互联网是指以电力为核心,以智能电网为基础,以接入可再生能源为主,采用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通过分布式动态能量管理系统对分布式能源设备实施广域优化协调控制,实现冷、热、气、水、电等多种能源互补...另外,在网架结构、接线方式、关键设备、运行控制及保护等方面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18-09-13

      广域保护实现基于多站、广域范围的信息采集和保护功能逻辑,对电网后备保护的整体性能进行优化提升,实现广域范围内的有效远后备保护,消除部分极端情况下的故障风险。

      发明专利|许继电气提出的一种就地化元件<mark>保护</mark>系统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18-09-13

      就地化保护系统中取消了原智能变电站中的合并单元,导致层次化保护系统中站域保护广域保护失去了数据采集的来源,对目前层次化保护系统体系造成极大影响。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8-09-10

      之后,薛禹胜提出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warmap),目前系统已在我国三分之二的省级电网控制中心推广应用,总体水平和工程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推动了电网安全稳定实时预警和协调防御系统的建设,保障了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委会2018-08-02

      系统保护的广域信息采集、多元协调精准控制等功能对通信专网的覆盖范围、传输速率、信号质量和安全性能等提出全新要求,因此,亟需构建一张以现网资源为基础,以光通信为主、综合多种传输技术并采用先进、成熟技术装备和设施的区域互联

      现代交直流混合电网安全稳定智能协调控制系统框架探讨

      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杂志2018-07-31

      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的角度来看,电力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一次本体物理系统,主要由各种发输变电一次设备构成;第二层是二次控制保护系统,主要由各种附属于一次设备的控制保护装置构成

      调度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贯通技术剖析

      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杂志2018-07-16

      1 现状和问题调度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贯通设计的自然屏障在于其地理位置间隔,实质即广域通信问题。目前大多数变电站还是通过2m或22m链路接入调度数据网汇聚点。...当前两端广域贯通的现状和关键问题如下:(1)模型不同。调度端使用的是iec 61970中规范的公共信息模型(cim),以此为基础,近年来国内推广应用的是更为高效的cim/e模型。

      来源:电气技术2018-06-20

      与传统智能变电站相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了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主要由就地级保护控制、站域级保护控制和广域保护控制3个层次构成。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8-05-15

      谐波的存在会导致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等电气设备损耗增加,绝缘老化加速,使用寿命缩短,发电、输电及用电设备的效率降低,还易使电网的各类保护及自动装置产生误动或拒动,对通信系统产生干扰,严重时将威胁电网运行...,创新研发,面向电力电子化特征电网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的共性需求,构建了集监控系统、治理方法与设备、技术标准为一体的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技术体系,在低压负荷在线换相、电能质量决策支持、谐波量值准确传递以及广域动态谐波监测治理等四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8-04-10

      未来可以将保护装置微型化、单片机化,直接安装在智能一次设备预留的接口上,减少设备数量和占地空间,精简二次回路,从而降低缺陷发生次数;完善保护层级化配置,构建广域保护网络,加强电网第一道防线与第二、三道防线之间的协作

      来源:南方电网报2018-02-27

      目前,由南网科研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配电网广域测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此平台为生产运行现场控制保护系统的测试指明了崭新的发展方向。提升建设本质安全电网的技术支撑能力,是南网科研人念念不忘的首要任务。比如电网谐波,一旦威力爆发就威胁到设备安全和整个电网安全稳定。

      来源:UDG联创2018-01-03

      统筹区域发展,契合广域生态安全格局海绵城市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应当统筹区域生态格局,划定水生态敏感区,为城市保留一定规模的生态用地。...海绵城市的特征循环性海绵城市强调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注重生态系统自有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体系,城市建设开发后应当尽可能的维持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保护城市原有水系统所具有的完整循环过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7-12-07

      广域宏基站用于农村、乡镇、公路等容量需求较小的广域覆盖,最大覆盖半径可达数十公里,发射功率大,从几十瓦至百瓦不等,主要以铁塔形式存在,天线架设高度在20米~30米。...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能保护我们及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影响。天然磁场、太阳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电磁辐射。人类在漫长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活动中,发现、认识了电磁波,继而利用电磁波改善生活。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11-15

      非点源污染主要是面源污染,是指污染物在降水径流淋洗与冲刷大气的作用下以广域分散的形式进入受纳水体引发的水体污染。...我国城镇、农村经济水平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污水成分差异较大,同时国外对技术产权的保护与限制,使得国内无法直接利用国外现有技术来解决国内面源生活污水处理的难题。

      来源:国家电网报2017-11-14

      为了满足未来将要出现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国电科院与国网直流部、国调中心和控制保护厂商密切合作,研发了具备换流阀闭锁、直流线路短路及断路等直流侧故障机电暂态仿真能力的电压源型直流系统仿真模型。...以广域数据传输技术为支撑,最大限度减少数据转发环节,提升数据共享效率;利用分布式并行计算以及智能化处理技术,确保大电网统一分析计算速度满足在线应用要求;将电网及外部环境变化和预兆第一时间推送给调控人员,

      来源:电力头条APP2017-11-08

      增加了配网运行的复杂度,改变了配电网的潮流特性,改变配电网短路电流的特性,给电网的保护带来了问题,增大了配电网的电压波动。...能源互联网的物理网以电力为核心,智能电网为基础,以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为主,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和信息技术,通过动态能量管理系统进行广域的优化和控制。

      来源:《海洋环境科学》2017-10-13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世界与我国需要认真面对和研究的课题,对海洋环境监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日本国内进行的海洋环境监测主要有:环境省实施的海洋环境监测调查、公共用水域水质调查、化学物质环境实态调查、广域综合水质调查;海上保安厅实施的海洋污染调查;气象厅实施的大气和海洋环境观测和各种海洋环境专题调查

      来源:电网技术2017-06-09

      通过对广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流联网,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互补性,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集中接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是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继世界首个320kv厦门双极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投运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积极探索未来电网形态,在直流电网的拓扑、标准模型、核心装备、控制保护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总结与展望!直流电网潮流分析与控制的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

      来源:高电压技术2017-06-08

      另一方面,由于直流电网的响应时间常数较小,对直流电网系统仿真、直流电网运行控制和保护技术、直流电网快速故障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双端”“多端”“直流电网”的演进过程,电压源型换流器构建的直流电网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的互补特性及现有的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实现广域大范围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的可靠接入

      来源:西藏商报2017-06-08

      年1月起,国网西藏电科院开展了高海拔地区提升配网不停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不同海拔点空气间隙工频放电及操作冲击试验,提出了高海拔地区配网不停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及防护用具最小保护距离...国网西藏电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成果获广泛应用,广域雷电地闪监测系统、高海拔地区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方法和高海拔地区线路避雷器系列装置已覆盖并推广应用于全西藏电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