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极星环卫网2022-12-26
制定发布《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和《北京市建筑垃圾分类消纳暂行规定》,初步实现了“源头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的建筑垃圾治理目标。收运管理体系逐步规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2-15
(三)行动目标力争到2023年,农村牧区新建卫生厕所30万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6%,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50%的行政村。...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户用厕所愿改尽改、应改尽改,生活污水治理率有效提升,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
来源:江西住建2022-12-09
二、主要任务(一)统筹谋划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动建设更高质量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2-12-02
各相关市95%的行政村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据悉,《方案》从“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推进农(牧)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五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
来源:北极星垃圾发电网2022-11-21
据了解,项目运行后可加速推进石嘴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整治规范垃圾填埋场,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石嘴山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100%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1-18
截止2020年底,全市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完成343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1-10
全市农村集中式及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全部划定;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16个涉农县(市)区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全部发布,16个县(市)区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完成126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和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10-21
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标准指标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完善,长效管护措施到位,管理维护良好;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完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不挖山填湖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2-10-13
到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90%,构建稳定的村庄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2-10-10
《方案》还提出,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保持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2-10-09
在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方面,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危险废物源头风险防控、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督管理、完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在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稳步推进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着力构建农业固体废物回收体系、提高农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水平。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2-09-22
与2012年相比,2021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增长1倍,工业固废处置量增长约5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实际处理量分别增长116%和62%,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2-09-22
来源:北极星固废网2022-09-15
、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着力构建“全程管理、规范运输、综合利用、平衡消纳”的建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政府主导、行业管理、 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统筹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9-13
完善优化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8%以上自然村。
来源:福建省住建厅2022-08-31
》(建村〔2022〕44号)(详见附件)精神,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目标:一、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到2025年,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比例达
来源:江西省住建厅2022-08-26
持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或配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点(站、车),推广符合农村特点、农民习惯的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处理利用模式。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8-24
7.县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8.县城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处理设施;9.智慧系统,如县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运行监管信息平台、智慧水务等;10.再生资源利用,如县级垃圾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再生水厂、生活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园等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