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强度”相关结果3339

      来源:新华社2025-01-23

      2012年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超过26%、35%,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占比超过35%。

      来源:崇明区人民政府2025-01-22

      (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发展之美3.建立碳排放双控管理体系。根据市级部门工作部署,推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相关工作,落实碳排放双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5-01-21

      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来源:中国网山东2025-01-21

      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pm2.5浓度改善5.18%,优良天数增加22天,国控地表水优良率优于国家目标,近岸海域水体优良率全国前三。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5-01-21

      转型风险与转型金融(一)高排放行业面临巨大转型风险转型风险对碳排放强度较高的行业及其供应商影响显著。...能源行业虽能通过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来降低行业整体碳排放,但大量的存量煤矿资源和火电资产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风险。

      来源: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2025-01-20

      到2025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率达13.5%,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4.深挖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到2025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率达13.5%,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数字赋能。建立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平台,提升应急保障工作效率。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5-01-17

      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钢铁行业能效标杆产能占比超过3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的在产大型煤矿超过50%,推动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深入推进国家碳达峰、气候投融资试点。

      来源:国电电力2025-01-16

      “煤电+生物质”助力“双碳”相较燃煤发电,生物质发电碳排放强度低,仅为燃煤的1.8%左右,可以间接实现零碳排放,是“双碳”目标下降低煤电机组碳排放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来源: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01-15

      到2025年,累计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160家以上,“十四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聚焦石化化工、建材、纺织印染、钢铁等重点用能行业,分类施策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效率优先,协同降碳。

      来源:泉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01-15

      到2025年,累计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160家以上,“十四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聚焦石化化工、建材、纺织印染、钢铁等重点用能行业,分类施策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效率优先,协同降碳。

      来源:广东省政府网2025-01-13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更好发挥节能降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福建首座Hi-MO X10光伏电站建成投产

      来源:隆基LONGi Solar2025-01-09

      2024年11月,《泉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泉州市将累计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企业160家以上,“十四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以上,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来源:上海市政府2025-01-06

      到2025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率达13.5%,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4.深挖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其中:单位增加值能耗、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创建区级“无废城市细胞”不少于30个;完成8个美丽街区创建,各类绿化养护、巡督察覆盖实现

      来源: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06

      4.合理分解下达各设区市碳排放双控指标,出台设区市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建立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为重点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统筹纳入能源结构、能耗强度、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碳汇、重点领域绿色转型等指标

      来源: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03

      4.合理分解下达各设区市碳排放双控指标,出台设区市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建立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为重点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统筹纳入能源结构、能耗强度、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碳汇、重点领域绿色转型等指标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2025-01-03

      其中,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不高于2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5%左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5%以上。...积极推动建筑领域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升级改造,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2025-01-02

      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超过50%。...严把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准入关口,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完善土地、环境、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约束性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持续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

      来源: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12-31

      力争2060年,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建筑碳排放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大幅降低,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省领先,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成。

      来源:福州市人民政府2024-12-30

      碳排放强度领先多数沿海城市,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先后荣获“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等殊荣。人居环境品质领先。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2024-12-25

      03 强化能力建设支持金融机构依据转型金融标准开展转型金融实践,完善转型金融体制机制,探索将碳排放强度、碳减排量以及第三方环境信用评价纳入差异化授信审批流程。...引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发与碳排放挂钩的保险产品,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提供风险保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