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积水内涝防治”相关结果102
      道路坡度对路面排水的影响研究

      来源:给水排水2018-03-08

      《urban storm drainage criteria manual》对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时的道路积水有详细规定,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有类似规定,见表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4.7.1和4.7.2条,《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5.2.1、5.2.2条均对雨水口设计作出规定。

      来源:海绵城市公众号2017-11-06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主任助理梁行行:在我们的海绵城市建设,在我们的绿色发展道路上,我们会坚持走下去,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使我们在雨天的时候,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让我们的市民在雨天,出行更方便...按照《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要求,池州市将中心城区18.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划为建设示范区,规划建设117个项目,示范区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3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达100

      海绵城市万亿建设热潮:是大胆一步 还是走得太急?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2017-10-18

      到2017年,示范区易涝点改造基本完成,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体系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防洪堤防达标率为100%。...包括地下水抽取过度、水道老化、城市积水高发,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加上使用不渗水的材料使得土壤无法吸收雨水,加大投资修建基础设施,以及对原有生态形态的改造和破坏等。

      海绵城市建设是否有成效? 市民说了算

      来源:晶报2017-10-13

      各市必须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清醒认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切的内涝防治和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因此海绵城市不应是一个摆设,而要让老百姓身在其中,充分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成效,在城市中享受到青山绿水,从而实现生态、生活、生产相融合昨日,在深圳市召开的广东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

      来源:扬子晚报2017-09-10

      南京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陈燕平介绍:内涝防治标准为:城市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记者昨日从南京市规划局获悉,根据该规划要求,南京将新建5条雨水行洪通道,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南京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的目标。

      来源:金陵晚报2017-09-08

      市规划局市政处处长陈燕平介绍:内涝防治标准为:城市能够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暴雨。通过系统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工程体系,未来南京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不成灾。

      北方寒冷缺水地区的海绵城市如何建?请看白城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咨询服务项目负责人的独家报告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7-09-01

      横五路融雪剂自动渗滤弃流与抗冻融透水铺装示范工程实景图3.内涝防治达标试点项目纵十三路大排水通道:作为生态新区超标雨水径流行泄通道的城市道路,其断面及竖向设计满足相应的设计要求,并与上游调蓄水体、下游河道区域整体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

      张辰:用系统思维重新审视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2017-08-25

      达到四大目标:城市排水工作一定要有系统的理念,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工作,达到系列综合目标,即: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河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内涝防治是海绵城市建设重要组成内涝防治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块,过去我们一直诟病国家的标准、规范师出多门,但其实美国也是这样,美国联邦

      海绵城市 | "看海"的错真不能怪"海绵"

      来源:城建水业2017-07-27

      6月10日,南京突降暴雨,从早上6点多一直持续到中午11点,雨水仍在下着,持续近5个小时的暴雨让南京全城的道路都不同程度的积水,全城看海。人们戏称,河海大学名副其实,竟可以捞鱼。...误区四:对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绿色与灰色海绵、内涝防治与城市防洪等基本概念和关系的认识模糊通俗来说,海绵城市建设包括:1)分散式绿色基础设施系统;2)城市管渠调蓄池系统;3)城市河湖水系系统。

      张辰大师详细解读《城镇<mark>内涝防治</mark>技术规范》

      来源:给水排水2017-07-13

      (2)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规范》规定的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城镇类型、积水影响程度和内河水位变化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按表1取值。...《规范》明确重现期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即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当地面积水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渗透、调蓄、设置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措施

      基于排水防涝安全的市政工程设计优化案例研究

      来源:给水排水2017-07-05

      以东南某城市新建区域为例,基于排水分区层面的市政工程设计优化,以完善区域的内涝防治系统,保障区域排水安全,并可为全国新建区域建设实施层面完善内涝防治系统提供借鉴。...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由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等工程性设施组成。

      来源:新华网2017-06-21

      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此外,在驾车涉水前必须谨慎判断,注意不让车辆进入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的积水区,如果车辆不慎进水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同时,驾车时应注意绕行立交桥下等易积水的路段,如果遇到险情,要果断弃车逃生。

      来源:新华网2017-06-21

      日益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城市内涝防治成了汛期防灾减灾的新课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内涝的威胁。...此外,在驾车涉水前必须谨慎判断,注意不让车辆进入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的积水区,如果车辆不慎进水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同时,驾车时应注意绕行立交桥下等易积水的路段,如果遇到险情,要果断弃车逃生。

      来源:给水排水2017-06-07

      而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全国各地更多的雨水调蓄设施正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相关阅读:重磅:听张辰总工解读《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对国内外雨水调蓄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7-03-31

      加强日常巡查、维修和养护,保障设施安全运行;及时清理雨箅子和检查井中的泥沙、渣土和垃圾,防止堵塞;做好设备检查,保证闸门能够灵活开启关闭、雨水调蓄设施无积水积泥和各部件正常运转。强化井盖安全管理。...指导督促本地区城市在构建城市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上,落实与气象部门建立的预警信息共享和风险会商联动机制,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雨情分析与内涝防治数字模型,建立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制度,提高内涝预判和防治水平

      来源:水世界订阅号2017-03-02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小雨不积水 大雨不内涝,排水(雨水)防涝任务重大,在海绵城市建设框架下定义科学防治城市内涝灾害的工程体系十分必要。...分享从模型构建,管道评估,规划编制核心要求,内涝风险标准,内涝原因分析,现状系统改造,积水点治理,超标降雨应对等分别阐述。

      来源:长江商报2017-02-27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这是海绵城市指导意见勾画的未来生态型城市图景。...在规划的内涝防治上,重点新改扩建出江泵站18座,建骨干通道工程34条141公里,需进行退养、清淤及退塘还湖的湖泊共11个;利用三环线防护林带及中小型湖泊等构建生态内、外环,配合城市公园抵御内涝。

      来源:水世界订阅号2017-02-08

      包含各类海绵城市建设核心技术海绵城市建设与新型雨水系统构建赵江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城镇水务事业部总裁新型排水系统 要求具备内涝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功能,而改善水环境的关键是对 沉积物...针对内涝积水、水体黑臭、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制定积水点治理、截污纳管、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控制和河湖水系生态修复等措施,并与城市道路、排水防涝、绿地、水系统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来源:解放日报2016-11-21

      基于这个理念,要提高城市的降水调蓄能力和排水标准,就不能把城区所有的管道都翻修一遍,而是要另辟蹊径,通过建设第二层的深层管网(或称深层内涝防治系统网)来提高整个城市的防汛能力。...在试点区域的选择上,上海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坚持集中连片、新老结合、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性等原则,在老城区积水点改造、污染水体整治、已建城区海绵化建设等方面开展试点,探索并实践一种可以复制与推广的建设方法

      来源:长江商报2016-11-02

      至2020年,武汉市实现20%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目前,武汉市逐步展开青山和四新示范区海绵城市试点,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