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减排技术改造”相关结果1773

      来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05-25

      省生态环境厅将积极指导、帮扶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同时,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我省已开展对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行业碳排放核查,摸清企业碳排放底数,实施动态管理,科学组织引导企业进行碳减排技术改造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福建公司2023-05-24

      兆瓦机组完成供热科技项目改造后,实现在额定供热工况下单机供电煤耗降低约28克/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700吨,有效实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减排

      来源:《能源评论》2023-05-23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在未来50年内,通过使用 ccus 技术改造现有的发电厂和工厂,可减排600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目前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7倍。...ccus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系统的碳排放,还能帮助难减排行业实现深度脱碳。不过,在“双碳”赛道上,ccus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来源: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2023-05-18

      兆瓦机组完成供热科技项目改造后,实现在额定供热工况下单机供电煤耗降低约28克/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0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700吨,有效实现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减排

      来源: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5-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附件:1.青海省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2.青海省重点领域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3.青海省重点领域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4.青海省重点领域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来源:青海发改委2023-05-1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处理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附件:1.青海省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2.青海省重点领域黑色金属冶炼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3.青海省重点领域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4.青海省重点领域石化化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浙江丽水市三部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来源: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04-27

      坚持存量减排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工业碳达峰一方面要求各行业深入挖掘潜能,全面推行并落实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措施,淘汰落后高碳产能,降低存量碳排放。...《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低碳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广绿色制造体系,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

      来源:《能源评论》2023-04-26

      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pece)团队统计发现,2022年新核准的煤电项目装机总量已达7341万千瓦,规模庞大的现存煤电机组和大量新增煤电项目增加了行业短期转型的难度,面临着严峻的减排任务...随着搁浅资产更加强调资产市场价值的变动情况,搁浅资产应包含技术改造导致的净收益下降部分。

      来源:丽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04-25

      二、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低碳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推广绿色制造体系,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坚持存量减排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工业碳达峰一方面要求各行业深入挖掘潜能,全面推行并落实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措施,淘汰落后高碳产能,降低存量碳排放。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4-24

      坚持存量减排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工业碳达峰一方面要求各行业深入挖掘潜能,全面推行并落实先进节能降碳技术措施,淘汰落后高碳产能,降低存量碳排放。...丽水市生态环境局4月12日印发《丽水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计划“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低碳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果,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来源: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3-04-18

      全面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依法依规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管理水平,推动减污减排和超低排放,加快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循环利用。坚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对综合评价为落后等级的企业,限期通过技术改造达到基准以上等级(原则上不超过3年),引导综合评价为基准等级的企业对标标杆和先进等级开展技术改造,水平达标前取消评优评奖

      四川:关于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环保节能<mark>技术改造</mark>的实施意见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4-18

      全面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依法依规加快“散乱污”企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提升工业生产过程管理水平,推动减污减排和超低排放,加快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循环利用。坚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到2025年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行业等重点领域,率先完成一轮以上技术改造,到2027年完成重点工业企业全覆盖的技术改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4-07

      规模庞大的现存煤电机组和大量新增煤电项目增加了行业短期转型的难度,面临着严峻的减排任务。...煤电作为典型的碳密集型行业,从排放占比和减排潜力来看,实现低碳转型是我国在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点。

      来源:环球零碳2023-03-31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 在未来的50年内,通过使用ccus技术改造现有的发电厂和工厂,可减排6000亿吨co2,相当于目前年排放量的17倍。...ccus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系统的碳排放,还能帮助难减排行业实现深度脱碳。目前世界上的ccus项目多用于石油开采、燃煤电厂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来源:天津市发改委2023-03-24

      按照国家规定,对能效达到基准水平的存量企业和能效达到标杆水平的在建、拟建企业用电不加价,未达到的根据能效水平差距实行阶梯电价,加价电费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按照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要求,在滨海新区实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工程、充分挖掘区域污染物减排潜力的前提下,如可替代总量指标仍有缺口,支持滨海新区通过区域有偿调剂、指标互换、提前预支等措施,对市级重点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给予保障

      来源:山东核电有限公司2023-03-21

      核能供暖的未来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核电厂,在提高核能供暖安全性的前提下,正在通过技术改造,将核能暖气送入千家万户。而南方地区和北方非供热季,则可以进行核能工业供热改造。...而海阳核电只要在每年供暖季拿出约3.3%的发电能力用于供暖,就可以在解决20万人供暖问题的同时,减排二氧化碳33万吨、烟尘1243吨,相当于植树13.4万亩,由此使当地供暖季天气优良率上升17%。

      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3-21

      因此,推进碳达峰应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率先实现行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三、统筹存量和增量,在推进发展的同时有效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双碳”工作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3-03-13

      如,据中国环境app产经频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在接受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三是引导企业主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在能耗指标、产业规划、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面予以合理倾斜,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示范应用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推动低碳降碳项目经济化运用,引导促进行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政府2023-03-10

      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探索“互联网+绿色制造”新模式,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深入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增强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3-03-08

      ,组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浙江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