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区域能源管理”相关结果1100

      来源:中能传媒发电报道2023-08-17

      8月15日,“琴澳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用户侧负荷响应项目在横琴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横琴粤澳深合区拉开了公共建筑数字化节能与能源管理智能化的大幕,横琴“零碳岛”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国家电投将持续推动“琴澳综合智慧零碳电厂”覆盖横琴全岛并向澳门区域延伸,推动建设基于冷、热、电等多品类能源互济的琴澳现代能源体系,为横琴“零碳岛”和澳门“生态岛”建设提供支撑。

      中国能建广西崇左484.68MW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EPC招标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3-08-15

      同时也包括屋面租赁等及与地方关系协调工作,以及所有材料、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调试消耗品以及相关技术资料的提供等,办理开工许可证、并网调度协议、购售电合同、能源管理协议等工作。...与各相关方沟通、前期各类资料收集、现场实地踏勘、技术方案测算、屋顶资源统计、电网情况收集、原建构筑物的使用年限、设计年限,设计图纸等)、勘察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光伏区、送出工程及对侧改造(如有)、集电线路等所有工程区域

      报告 | 美国分布式能源(DER)市场转型

      来源:伍德麦肯兹WoodMac2023-08-08

      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第2222号命令解决了批发市场准入问题,但该发令无法解决针对小型客户的问题,包括用于结算的仪表数据访问等。...独立系统运营商(iso)和区域输电运营商(rto)未能降低在电力互联互通方面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也使得公用事业单位和企业转而选择分布式资源,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电力来源,实现清洁能源目标。

      发挥光储优势,科华数能大规模长时储能解决方案助力新能源健康发展

      来源:科华数能2023-08-03

      区域分布来看,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份百兆瓦级储能项目发展趋势最强劲,已成为大规模储能发展第一线。...科华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多种新技术打造了ai能源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聚焦于“ai节能+能源精细管理+设备智能化运维”,贯穿设备运行优化、能源管理、能效优化、动力环境等场景,提供了前端感知设备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7-31

      各区机管局根据本区实际情况,负责指导、协调、推进本区域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第五条(预算安排)能源管理合同期内,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及运维费用预算根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认定及有关合同约定的基准核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列入部门预算,视同能源资源及运维费用列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31

      通过智慧能源管理,促进“源-网-...“因此,要先试点,分区域、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深入。”需加快构建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解决多年来农村能源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农村能源转型?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2023-07-28

      各区机管局根据本区实际情况,负责指导、协调、推进本区域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第五条(预算安排)能源管理合同期内,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及运维费用预算根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认定及有关合同约定的基准核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列入部门预算,视同能源资源及运维费用列支。

      来源:中国电力招标网2023-07-25

      项目可分批建设,参照分布式光伏项目分别备案,各屋顶分布式电站建设完成后,项目公司与用电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并立即进行验收,由项目公司、电网企业进行并网验收及调试,验收调试通过后,与电网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7月25日,汕头市政府控制的屋顶光伏资源特许经营项目招标公告发布,经营项目建设地点为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区域范围内政府控制的公共建筑的屋顶,包括目前已统计存量屋顶资源。

      来源:贺州市生态环境局2023-07-19

      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着力整合供热资源,加快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充分释放燃煤电厂、工业余热等供热能力,发展长输供热项目,淘汰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和散煤。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10

      能源管理、排放计量、能效管理、电能替代等综合能源业务而言,微电网也是最好的落地载体。”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庆表示。...基于此,可以实现区域内部负荷调节、就地消纳、缓解对主电网冲击的发配电小型系统备受青睐。多地政策支持、投资方的关注,一时将微电网“炒热”。

      来源:安徽省住建厅2023-07-06

      公共机构按照能源管理合同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可从部门预算公用经费支出相关科目中列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开展建筑领域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示范和区域示范,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

      海辰储能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能源产业创新高地

      来源:海辰储能 Hithium2023-07-03

      深圳拥有全球一流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2022年深圳全市产值2670亿元,同比增长18.4%,全面布局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变流器等关键环节。...海辰储能与龙华区将围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储能产业新增长点,实现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将龙华打造成为深圳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域乃至世界一流储能产业中心

      美克生能源携工商业储能产品亮相上海国际碳博会,预见储能未来!

      来源:美克生能源2023-06-13

      未来,美克生能源将继续加强“三百工程”的推广力度,加速深入全国各大区域,为高能耗企业、重点降碳行业提供一站式绿能解决方案,赋能区域绿色发展。...美克生能源深耕用户侧储能与数字能源领域,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源网荷储的多元智能互动,帮助企业实现能源体系构建更专业、能源管理更便捷。

      来源:廊坊市人民政府2023-06-13

      统筹数据中心余热资源与周边区域热力需求,实现余热综合高效利用。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工业窑炉、油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进行系统节能改造。...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促进节能提效。

      来源:廊坊市人民政府2023-06-13

      统筹数据中心余热资源与周边区域热力需求,实现余热综合高效利用。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工业窑炉、油机、压缩机等重点用能设备进行系统节能改造。...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

      老赛道新蜕变!这一电力市场将迎加速发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6-09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与充电功率不断增加,未来充电站很可能成为区域配电网最大的变动性负荷。...作为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基于以上三个用户痛点,从电能质量的监测、评估、分析、控制全业务流程深入,研发并推出以新一代powerlogic smart pqe数字化电能质量成套设备为核心的闭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应用方案

      泰国:通过可再生能源创新利用,实现偏远地区通电

      来源: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2023-06-02

      本次会议包括第三届东盟可再生能源长期路线图专项会议、东盟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潜力专题会议、东盟电动车辆战略融入东盟生物燃料路线专项会议等三个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东盟成员国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围绕东盟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区域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目标展开讨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29

      区域上看,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潜在供电不足风险最为明显。nerc指出:“极端热浪天气可能会让美国西部地区能源供应短缺风险急剧提升。”...在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成员马克·克里斯蒂看来,当前,美国电网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可调度发电产能退役规模太大,已经威胁到维持电力供应能力。

      曹军威:通用人工智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展望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3-05-22

      而园区级的、区域性的能源微网、分布式能源、智慧社区等都可以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如图所示)。...近年来兴起的能源互联网,尤其是在配用侧以园区为单位的区域能源互联网,随着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储能等技术和服务的兴起,衍生出很多新的能源业态,综合能源服务、智慧能源管理、能源托管和运营等成为主流趋势

      来源:临海市人民政府2023-05-19

      建立健全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力争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1家以上。(三)深化课题研究。...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评价规范》标准,推荐遴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为公共机构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提供有效路径,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二)完善制度标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