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南京土壤研究所”相关结果134

      来源:生态修复网2017-04-1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指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京津冀地区镉、汞等都是主要超标元素,时刻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03-27

      毕竟,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来说无处不在。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将土壤称作地球的皮肤,在他看来,土壤,这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2017-03-08

      但是,行业主要科研院所的主要技术人员也以本土培养的为主,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

      来源:土壤观察2017-01-03

      5、南京土壤揭示水稻土大气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过程机制6月6日,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消息,中科院南京土壤贾仲君课题组解析了湿地土壤氧化大气甲烷的机制,发现传统甲烷氧化菌

      来源:土壤观察2016-12-23

      下边这张图可以看出我们人类对土壤的影响。这张图是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老师的成果,长期以来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到20世纪,就是1950年以后我们这代人开始,人类对土壤活动强度非常猛烈地增加。

      来源:北京建工修复2016-12-07

      延伸阅读:浅谈我国对土壤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需求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土壤环境与污染治理研究的单位之一,是我国最早成立土壤环境保护研究室的单位。

      来源:中国科技网2016-12-05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延伸阅读:土十条发布:土壤修复产业疾行 从业企业已增至3000家...2.针对我国农业主产区土壤质量退化问题和化肥减施增效需求,研究区域土壤资源及粮食产能发展的限制因子,科学认知土壤障碍形成过程及消减原理,深化土壤地力定向培育理论,构建土壤障碍消减和地力提升的核心技术体系

      来源:北京日报2016-11-25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公司是实验室的牵头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为合作单位。...建设主体在污染场地修复领域积累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具备开发更高效、更经济、更先进的土壤修复技术的能力。延伸阅读:土壤污染现状与土壤修复产业进展及发展前景研究

      来源:中国发展网2016-11-25

      2016年,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以北京建工修复公司为主体,合作单位为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来源:中国环境修复网2016-11-16

      可见我国政府不仅在资金量上,而且在多个学科领域全面支持土壤地下水修复相关研究。获得资助项目数量前三位的单位是:浙江大学(9项)、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6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5项)。

      来源:中国环境管理2016-11-01

      周健民长期从事土壤研究,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和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目前还是中国土壤学会的名誉理事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来源:中国科学院2016-10-2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滕应课题组采用微宇宙培养试验,确定了我国四种典型类型土壤(红壤-redsoil、水稻土-anthrosol、潮土-fluvo-aquicsoil、黑土-blacksoil)对芘的降解潜力

      来源:北极星环保会展网2016-10-18

      主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所长骆永明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资源环境处处长周桔,浙江大学副校长应义斌,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艳丽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2016-10-14

      产业应用尚不广泛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的国内申请人中,排名前十位的均为国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申请量居国内申请人前3名的分别是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9-26

      第五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浙江大学、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会议旨在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交流有关污染土壤、沉积物、地下水和工业场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和修复的最新进展。

      来源:国信检测2016-09-19

      2.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1979年,中国开展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专门成立了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由农业、财政、测绘等有关部门与土壤科研单位等共同组成,办公室设在农业部,具体工作由当时的农业部土地利用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09-1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成立已有63个年头,从这里走出了三代从事土壤科学研究的工作者。他们将土壤打造成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土壤科学综合研究的机构。

      来源:中科院网站2016-07-22

      ,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与应用、石门、环江砷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湖南湘江流域镉污染稻田修复技术示范和江西贵溪镉铜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示范等工作,分别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承担实施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损害调查》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6-07-06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解释。...3.1 生态环境损害eco-environmental damage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

      来源:环境工程2016-07-04

      发文量排在前十名作者及其论文量如下(括号内为工作单位与发文数量):1、骆永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57)2、周启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49)3、滕应(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7)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