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固碳”相关结果1287

      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2024-08-01

      固碳负碳。前瞻布局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领域先进技术,推动前沿碳中和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一个平台。...统筹考虑各主要碳排放源,抓住能源体系、节能降碳、固碳负碳三个关键,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智慧管理云平台,发展双碳相关产业,在建设碳达峰试点城市的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4-07-31

      国电电力大同公司基于化学链矿化的火电厂ccus装置国电电力大同公司“基于化学链矿化的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国内首套火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矿化固碳示范项目,也是国家能源集团2021

      国家碳达峰试点(赤峰)实施方案:对共享储能电站模式进行探索

      来源:赤峰市人民政府2024-07-30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源头减碳、过程低碳、末端固碳的碳减排体系全面建立。

      来源: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政府2024-07-30

      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取得新进展,生态固碳增汇取得新突破,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

      来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2024-07-23

      充分利用我省生态优势,优先推进生态系统碳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领域的项目开发。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我省生态优势,优先推进生态系统碳汇、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领域的项目开发。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7-22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煤电调峰的深度和频度持续增加,煤电运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亟需通过源端减碳、末端固碳等技术方式进一步推动煤电低碳化转型。

      来源: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4-07-19

      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流程再造,加快二氧化碳减排和新能源耦合示范,推动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速由高能耗、高排放向低碳化、绿色化嬗变。3.探索实践新能源高比例内用外输新路径。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7-16

      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煤电调峰的深度和频度持续增加,煤电运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亟需通过源端减碳、末端固碳等技术方式进一步推动煤电低碳转型。

      来源:中国石油报2024-07-16

      未来,南方油田将深度融合“ccus降碳、ccs固碳、新能源减碳”,推动油气产业与负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融入海南省西部工业走廊绿碳产业链建设,加快培育负碳技术向未来产业延伸,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石油力量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7-15

      与同等生产规模的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该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每年可减少80万吨碳排放,降幅达70%,相当于塞罕坝林场一年固碳量。

      侨银股份投资成立低碳科技新公司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4-07-12

      据企查查显示,近日,广州侨源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希云,注册资本3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森林固碳服务;城市绿化管理;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等。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2024-07-11

      安徽省林科院于2023年组建了森林碳汇研究创新团队,计划在森林固碳增汇及调控经营技术、林业碳汇潜力预测和评估等方面开展基础性的研究。...碳中和的决策部署,全面引导安徽省林业碳汇工作有序开展,省林业局成立了“林改专班”和“碳汇专班”,围绕建立和完善林业碳汇管理政策文件、计量监测体系、关键技术研究、碳汇项目库、碳汇项目开发及市场交易、全省林草固碳增汇试点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7-10

      明确提出“源头零碳替碳、过程减污降碳、终端捕碳固碳、多能互补友好、数字智能支撑”的技术路线,在海上风电、钙钛矿、盐穴空气储能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建设国内接入装机规模最大、点数最多的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

      来源:发展北京2024-07-09

      此外,再生水厂还通过综合运用精确曝气、精确脱氮、高级厌氧消化耦合沼气热电联产、厌氧氨氧化、水源热泵、再生水及污泥资源化利用等多项技术实现减碳、固碳

      来源:承德市人民政府2024-07-05

      不断拓宽生态产品种类,充分发挥森林固碳生态产品全省领先的优势,全面做好森林固碳量开发储备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7-04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补植复绿固碳,持续提升碳固定碳消纳能力。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07-03

      (3)末端固碳类:包括全流程规模化ccus示范项目、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示范项目、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项目等。(4)其他:列入本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推荐目录但未包含在以上三类的示范项目。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2024-07-03

      增强省域森林、湿地、土壤、海洋等生态系统固碳作用,支持里下河地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三)加快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升级。

      来源:人民网2024-06-24

      “从源头减碳、中间降碳到末端固碳,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捕集封存400万吨二氧化碳。”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段立波说。“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引导化工产品向精细、终端发展。”

      来源: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2024-06-19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系统存量碳汇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固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