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液态储氢”相关结果191
      行业透视:氢能产业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4-24

      在储运氢方面,70兆帕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管道输氢、有机液体化合物储氢、金属储氢等适应大规模氢能应用的储运技术需要持续攻关。

      液氢装备国产化“拐点”已至

      来源:高工氢电2022-04-20

      液态储氢迎来发展转机,液态储氢装备在国内市场蓄势待发。去年至今,液氢凭借成本低、运量大等自身优势,在国内呈良好发展势头,比如全国首座液氢站落地,国家发布三项液氢国标,一批氢液化项目落地等。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3-31

      延伸阅读:氢能现有的储运方式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在应用层面,只有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而在我国则主要是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仅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大部分还都处于实验和示范阶段。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2022-03-21

      顺应能源转型趋势,把握低碳变革机遇,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围绕制氢、提纯、储存、运输等产业环节,推动化工联产制氢、高效电解制氢、提纯、规模化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快速输配氢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广东广州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推动氢燃料电池储能、氢电互动技术开发及应用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2-02-11

      、有机液态储氢及合金固态储氢等材 料、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 70 兆帕车载储氢、加氢设备以 及制氢加氢一体机等关键技术及设备,加快制氢站、加氢站 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氢燃料发动机 汽车整车等交通装备

      甘肃:有序推动制氢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谋划“五位一体”氢能产业园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2022-01-24

      积极发展电解水制氢、化工副产品和化石能源制氢等制氢装备,发展高压储氢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储氢装备制造,引进和培育氢气控制柜、高压氢燃料加注设备、加氢反应器、加氢设备电磁阀、加氢机配件等制造。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2-01-17

      而posco研发的316hn不锈钢是下一代钢材,进一步解决了液态储氢容器生产中普遍面临的氢脆问题。

      氢能领域迎来新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12-23

      稀土——重要的储氢材料据了解,稀土在风力发电机、储氢、燃料电池、充电电池和电动汽车等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原料。目前较成熟的储氢方式主要有三种: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以储氢材料为介质的固态储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2-01

      业内人士表示,液态储氢加氢站较气体加氢站具有运输效率高、储运压力低、安全风险小等优势,但由于目前我国液氢还处在科研和小批量试验阶段,液氢加氢站未实现批量建设。...目前,我国主要鼓励发展氢能重卡,其电堆功率超过110千瓦,百公里耗氢量更大,车载储氢量达50千克以上,因此更需液氢来确保储氢密度。“这意味着未来液氢将成为刚需。

      来源:汽车总站网2021-11-22

      再次,以甲醇作为高密度储氢材料,每吨甲醇与水重整可制出超过180公斤氢气,较之高压或低温液态储氢方式具有更高的储氢能量密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主任、院士李灿对甲醇的价值给予更高评价,他多次表示:“利用‘液态阳光’技术可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存在甲醇中,提供了一条发电-(特)高压输电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储存和输运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华电集团2021-11-10

      该氢能科研项目集合了自主研发的水电解制氢、固态储氢液态储氢和燃料电池的全产业链装备,依托华电泸定水电站搭建试验平台开展示范试验及技术研究。...顺利出炉的节点目标实现,表明华电集团、东方锅炉公司探索“制-储-用氢”一体化模式迈出了第一步,将促进现有电解水制氢技术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双方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及氢能综合利用的绿色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2021-11-03

      他介绍,当前的储运技术较多,包括压缩和液化两种物理储氢,以及合金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和含氢燃料重整等化学储氢,这些储氢方式在储氢密度、排放特性、安全性、补给保障性等方面各有优缺点,需要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排放要求和应用周边燃料补给保障条件决定选用何种氢源

      浙江金华市印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11-03

      围绕非电能源绿色发展重大需求,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氢燃气轮机、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构建全链条氢能技术体系,推动非电用能氢能替代。

      江苏省制造业“十四五”:完善氢能装备全产业链 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新技术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2021-11-02

      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绿色制氢装备、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低温液态储氢装备、复合储氢装备、加氢机等配套装备、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专用装备,大力推进加氢储氢核心部件、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制应用。

      国内外加氢站安全间距分析研究

      来源: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21-11-01

      我国的低温液态储氢目前仅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加氢站全部为压缩氢气加注,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国已建成加氢站118座,主要为各研发机构和城市公共交通汽车提供加氢服务,商业化运行占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广东...c)加氢储氢工艺不同,我国现对于液氢暂未放开民用,因此加氢站均采用高压气相存储,而国外高压气相和低温液相存储在加氢站中均有应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9

      在储运方面,除常见的20mpa长管拖车外,高压气体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等技术均需突破。卢兵兵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发展可以降低70%的成本。

      来源:御氢科技2021-09-16

      根据协议,双方就液态储氢技术(涵盖氢能源的制、储、运)应用全产业链展开合作。

      来源: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2021-09-13

      依托液氢的制备、储存、运输、供给等核心技术,航天101所围绕氢能基础设施领域,还开发了航天科技集团首套标准化模块式加氢站,研制建设了我国首座液态储氢加氢站,研制开发了我国首套重型车辆用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建立了我国首个氢液化透平膨胀机测试平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70mpa高压储氢气瓶检测平台,完成国内首例车载液氢瓶火烧和爆破试验,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08

      国内以高压气态储氢为主,相较于低温液态储氢,高压气态储氢在长距离运输上十分不具有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液氢技术和输氢管道等装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8-20

      这将是全国首个有机液态储氢及氢储能研究的综合性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建成国内领先、西部首创的氢能研发利用绿色生态实验基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