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煤炭低碳化”相关结果1369

      来源: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8-03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聚焦工业降碳关键环节,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低碳化,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政策引领,市场主导。...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强煤制油气、富油低阶煤分质分级和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加快建设准东、哈密国家煤制油气战略基地,推进煤制油气产业向特种燃料、高端化学品等方向转变

      国家能源集团世界500强排名创新高!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3-08-02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充分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大力推动以煤炭保能源安全,自产煤连续15个月保持5000万吨水平,煤炭销量达到全国的18%,电煤供应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加快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化,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井工矿数字化建设和露天矿自营化、重载化、低碳化工作,煤矿月均单进、回采工作面月均单产、全员工效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3.5倍和5倍;发展规划持续落地

      新能源车辆比例不低于80%!天津市交通运输委2023年度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发布!

      来源: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2023-07-24

      (四)打造公交都市标杆城市,实施公交场站补短板工程、公交线网年度优化工程、中途站提升改造工程,新增优化公交线路40条,鼓励发展定制公交、预约公交,促进公共出行服务低碳化转型;实施《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三、持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六)加强货运铁路线网建设,优化市域港口集疏运通道,加快推进铁路线扩容;推动天津港铁矿石、煤炭、焦炭大宗货物清洁运输综合比例达到70%;提升铁路货运量,大力提倡新建大宗散货年运量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17

      他以华北为例表示,煤炭是当地的主要用能来源,占农村能源总消耗55%以上。用散烧煤烧水的灶具、取暖设施,不仅热效率极低,而且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杜祥琬说,能源革命不仅使能源结构低碳化效果明显,而且还改善了能源的空间格局,提高了试点县能源的自给率。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范式那么,如何将上述试点经验推向全国?

      来源:抚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4

      加大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发电、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等企业改进自身生产工艺,在“煤油改电”“煤油改气”余热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系统综合能效,提升终端用能设备的电气化率。...以“绿色设计+制造”“绿色设计+服务”为方向,围绕轻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开展新材料替代、高效先进动力总成、智能制造、固废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来源:抚州市人民政府2023-07-13

      加大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发电、有色金属、化工、装备制造等企业改进自身生产工艺,在“煤油改电”“煤油改气”余热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系统综合能效,提升终端用能设备的电气化率。...以“绿色设计+制造”“绿色设计+服务”为方向,围绕轻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数字化开展新材料替代、高效先进动力总成、智能制造、固废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研发等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来源:《新安全》2023-07-05

      一是要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低碳化,加快主体能源由化石向非化石转变。...一是立足国内,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二是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

      来源:人民网2023-07-04

      《实施意见》突出了制度创新和数智赋能两大特色,强调推进六大领域低碳化、零碳化转型,提升科技创新、生态碳汇、数智赋能等支撑能力。...屏幕下方显示的是电力、燃气、石油、煤炭等杭州市用能量最大的几个指标,将这些指标进行换算,组成了总能耗的指标数据,再经过一次换算,变成左上角显示的碳排放指标。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7-04

      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建筑用电、热力、燃气、煤炭等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宁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协调推进“减煤增气扩电纳新”,优化利用化石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强化电网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能源利用低碳化水平

      来源:咸阳市人民政府2023-06-30

      推进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和物流园区运输“公转铁”,推动铁路运输与大型煤炭、化工企业、物流园区等的高效衔接,做好“公转铁”两端公路短驳运输。...三、实施重点工程(一)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以石化、煤化工、建材、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

      来源: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3-06-25

      《方案》指出,积极推进有色金属行业提升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强行业化石能源消费控制,有序推进行业煤炭减量替代,有序推进以气代煤。...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聚焦节能降碳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关键节能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攻关,加快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低碳化。(三)主要目标。

      年度重磅 |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3):第一章 能源发展综述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3-06-2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1-11 2013—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低碳化趋势不变,低碳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煤炭消费量增长4.3%,原油消费量下降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1.2%,电力消费量增长3.6%。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6-16

      在此背景下,未来能源蓝图的核心是大幅削减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化石能源消费,增加包括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以及水能在内的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据了解,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电源清洁低碳化、电网柔性智能化、负荷弹性多元化、储能安全经济化为主要特征,源网荷储多环节深度融合互动,在开放共享的电力市场体系下安全有效运行的电力系统。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6-16

      加快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在铸造、玻璃等行业因地制宜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等电能替代设备,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会上就共同推进深化全面战略合作进行座谈交流,希望今后广投集团与中国神华继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项目合作,强化长协电煤供应,深入推进“两个联营”,在煤炭、电力、储能、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更多渠道合作

      来源:最高检2023-06-14

      因污泥无法独立燃烧,该区污泥处置主要采取污泥与煤炭混合焚烧方式,每年产生约二氧化碳100万吨。...经专业机构测算,此种焚烧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污泥煤炭混合焚烧方式相比将减少50%左右。

      来源:中共阿拉善盟委员会办公室2023-06-07

      推动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推广厂房屋顶光伏、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加快先进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十五五”期间,全盟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煤炭消费量逐步减少,新型电力系统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6

      破解这些问题,需要把握低碳化、数字化趋势,重点围绕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等方面强化布局建链。一方面,要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建链。...202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其中煤炭占比仍高达56%。居民人均830千瓦时的用电量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6-05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清洁能源发电将逐步代替煤炭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未来40年,能源系统的电力化水平将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持续提升。...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达到90%以上,非化石能源电力系统将逐渐呈现深度低碳化的特征。因此,建立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是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依托,逐步形成以清洁低碳非化石能源供给为主体的能源体系。

      来源:杭州市经信局网站2023-05-30

      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土地、能耗、金融等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推动我市工业结构低碳化。“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工业体系,着力控制工业煤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管理水平。

      来源:嘉兴市发改委2023-05-25

      聚焦传统产业基础再造,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先进生产制造方式为导向、以传统制造企业为主体,全面推动以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区域经济循环化...以纺织、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造纸和纸制品、化学纤维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下简称“八大高耗能行业”)等行业为重点,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