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2023-08-31
三、生态环境管理事务与能力建设将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评估及事中事后监管,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全市性的重点污染物减排、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
来源:海宁市人民政府2023-08-31
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电公司)(三)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2023-08-10
新建、改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区域削减、碳排放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
来源:能源新媒2023-08-08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准则。
来源:深圳市生态环境局2023-07-27
五、填报要点(一)核实准入要求根据拟开办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区域管理清单,核实排污登记单位行业类别是否满足“所在区域管理清单—单元综合管理要求”列明的上层位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产业准入要求、功能布局要求对应的约束性
来源:池州市东至县生态环境分局2023-07-26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项目用地属于环境设施用地,符合香隅镇土地利用规划。...四、项目建设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依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环保设施竣工、调试、验收应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并报送我局
来源:衢州市柯城区经信局2023-07-25
项目必须符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4.符合能耗控制标准。新供地的项目,原则上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屋顶光伏电站。
来源:河西区人民政府2023-07-10
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成果作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的重要依据,健全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
来源:济源市人民政府2023-07-07
按照“控制总量、削减存量、消化增量”的方针,完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强化项目环评及“三同时”管理,对排放vocs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内vocs排放倍量替代,依法强化源头控制,全面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3-06-08
新建、改建、扩建“两高”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5-15
第六条【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落实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3-05-10
依据产业准入及生态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划文件等新增、修订、废止情况,依法依规联动更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工作计划(一)印发工作方案。
来源: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2023-05-05
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优化完善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应用,强化对渝北华蓥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等13个优先保护单元、后河
来源:六盘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3-04-20
四)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1.污染物排放分析2.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五)“三线一单”管控要求1.生态保护红线2.环境质量底线3.资源利用上线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六)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来源:海宁市人民政府2023-04-13
来源: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2023-04-13
全面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各镇〔街道〕为责任主体,下同)(二)工业节能降碳工程。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4-06
进一步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规定流域内省级政府根据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来源:河南省发改委2023-03-22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作为硬约束落实到环境准入单元,建立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