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地质封存”相关结果123
      “碳中和”专题系列研究报告 | 中国碳中和重点行业分析(工业篇)

      来源:中研顾问2021-08-03

      相比于“能源碳”,受到重建或工艺改造成本的影响,“过程碳”的去除更加困难。...,同时推广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ccus)。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7-29

      2.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行动围绕零碳能源、零碳原料/燃料与工艺替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新技术原理研究。

      来源:教育部2021-07-29

      2.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行动围绕零碳能源、零碳原料/燃料与工艺替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新技术原理研究。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7-29

      2.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行动围绕零碳能源、零碳原料/燃料与工艺替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集成耦合与优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创新需求,开展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新技术原理研究。

      来源:石油科学传播2021-07-09

      澳大利亚gorgon是世界上最大的地质封存项目,2019年8月运行,每年捕集并封存340-400万吨二氧化碳。...2010年,我国科技界提出了碳捕集、碳资源化利用及碳封存并重发展的思路,形成了ccus的理念。目前这一理念已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定。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此外,低碳化利用还要把多出来的碳摒除,目前最可行的关键技术就是ccus,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低碳化发展的紧迫需求。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23

      此外,低碳化利用还要把多出来的碳摒除,目前最可行的关键技术就是ccus,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低碳化发展的紧迫需求。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6-16

      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学习借鉴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开发利用页岩气的经验,进一步畅通碳排放的高效捕获、快速运输和地质封存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组建地质储碳应用联盟。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6-09

      中国近海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潜力大,封存总容量约为2.5×1012t。...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中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共同努力,减少“黑碳”的排放量和发挥“灰碳”的可利用性。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是主体能源类型和重要工业原料。

      来源:万米空间2021-06-07

      (beccs)和直接空气碳捕集封存(daccs)工艺从空气中实现碳的净移除。...iea预测,2050年全球76亿吨规模的ccus应用中,碳捕集总量的95%将会实施地质封存,5%用于生产合成燃料。工业领域ccus的规模占比约40%。

      来源:中国化工报2021-06-03

      针对“双碳”路径,赵文智提出了碳转移、碳转化、碳减排的建议。碳转移,即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重点在松辽、鄂尔多斯等co驱油条件较好的盆地应用,提高油田采收率。

      来源:辰于公司2021-05-18

      多措并举,激励到位在2020年全球新筹备的17个商业ccus设施中,美国占据了12个(如图2),这主要得益于其出台的多项激励措施,其中2008年实施的form 45q政策,对eor、地质封存项目提供税收抵扣

      来源:工人日报2021-05-18

      记者从重庆大学了解到,“超临界co2强化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并可为我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提供新选择,有望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之一。

      来源:工人日报2021-05-18

      记者从重庆大学了解到,“超临界co2强化非常规天然气高效开发与地质封存一体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可有效节约水资源,并可为我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封存提供新选择,有望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之一。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2021-04-07

      1)在碳的捕捉环节,目前技术路径明确,但成本过高。随着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应用,以及碳排放价格的上升,碳捕捉投资的经济性劣势有望逐步消失。2)在捕捉后的封存环节,手段主要包括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化学封存

      来源:财经十一人2021-04-04

      ,并将碳捕获与地质封存作为碳中和的主要技术手段。...二是在处理co2问题上,强调以长期地质封存为最终目的的碳捕获与封存(ccs),而对碳转换和利用不够重视。正视这两大问题并对此进行思辩,对中国制定基于科学、切实可行的碳中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碳捕获、利用与<mark>封存</mark>技术?一文了解CCUS技术如何助力碳中和

      来源:腾讯研究院2021-03-31

      1 / 技术要求(1)生物质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土地管理:生物量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获得资源,理想状况下这也会加强土壤中的碳固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化肥的使用。(2)地质:确认和管理安全的存储地点。

      碳中和深度之三:从负排放技术中把握碳中和投资机会 CCUS或成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

      来源:安信证券环保公用研究2021-03-21

      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报告(2019),国内共开展了9个纯捕集示范项目、12 个地质利用与封存项目,其中包含 10 个全流程示范项目。...2019年我国共有18个捕集项目在运行,二氧化碳捕集量约170万吨;12个地质利用项目运行中,地质利用量约100万吨;化工利用量约25万吨、生物利用量约6万吨。1.

      来源:中国船检2021-03-04

      碳封存技术主要有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两种类别,其中地质封存是指将捕捉的co2储存于地质构造当中,实现与大气的长期隔绝的过程,目前主要有咸水层、油气层、煤层和页岩气封存四种方式,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也考虑到封存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0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长桑树勋教授表达了自己的隐忧:“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的地质封存方式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枯竭油气藏中,但这样封存是否会引发地质灾害,一旦集中泄漏该如何应对等安全性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