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固碳”相关结果1327
      污泥堆肥技术及工艺优化:控制因素、调理剂、堆肥设备等

      来源:环境工程2021-08-06

      liu 等发现堆肥工艺具备温室气体产量小、固碳性能好的优点;且相对于焚烧技术的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土地填埋技术的占地面积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缺点,污泥堆肥技术是最优处置技术。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1-08-05

      这些固碳“能手”正在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气候变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加剧会改变甚至破坏滨海湿地生态结构,严重影响其固碳储碳能力。...海洋固碳,秘密在哪儿?1.海洋固碳的“秘密武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据估算约为40万亿吨,是大气碳库的50倍。那么,海洋是如何捕获大量二氧化碳的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5

      刘科提出,把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再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理论上能够实现大规模减排,但面临着高成本难题,且无法实现彻底固碳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05

      这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制约因素众多,潜力有限,也面临再造林的固碳稳定性问题。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1-08-05

      另外,“碳票”针对森林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的净固碳量,而碳汇项目则指的是每年新增的额外碳储量。“无论是开发主体范围,还是计量范围,‘碳票’都是林业碳汇项目的有益补充。”武辉说。...推出“碳票”只是一个开始“‘碳票’有创新性,更全面地反映了森林固碳释氧的功能,有利于盘活林业资源。”这是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刘家顺对“碳票”的评价。他曾到三明专题调研“碳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企业等特定组织或个人,通过植树造林、固碳及负碳技术应用等形式,抵消自身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开发蓝色碳汇 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2021-08-04

      固碳效率高、碳存储周期长等特点和基本属性。...蓝碳发展的基础工作是蓝碳的监测和核算,科学准确的固碳量核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还要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此,气象部门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气象工作将多维度服务 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由此可见,为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其安全稳定运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气象工作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展精细化风能、太阳能气候区划。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刘科提出,把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再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理论上能够实现大规模减排,但面临着高成本难题,且无法实现彻底固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还要不断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对此,气象部门应该也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气象工作将多维度服务 新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由此可见,为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其安全稳定运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气象工作能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展精细化风能、太阳能气候区划。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04

      刘科提出,把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再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理论上能够实现大规模减排,但面临着高成本难题,且无法实现彻底固碳

      来源:中国电建贵州院2021-08-03

      《报告》建议,“十四五”时期,贵州能源提前谋划脱碳固碳,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探索“两个一体化”新型发展模式,推进综合能源服务等。

      张树伟专栏:减排的社会环境问题

      来源:能源杂志2021-08-03

      这理论上可行,但实际制约因素众多,潜力有限,也面临再造林的固碳稳定性问题。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2021-08-03

      aafolu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other land use农林和其他土地利用碳汇相关领域,其实固碳能力最大的不是树,而是土。

      来源:教育部2021-08-03

      系统揭示海洋和陆地碳汇格局、过程机制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阐明地质碳封存固碳功效、增汇潜力与管理模式等碳汇理论。3.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加快碳减排关键技术攻关。

      来源:中国土地2021-08-03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统筹和科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活动,是维护国家与区域生态安全、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1-08-02

      咸宁市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是我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成为湖北碳市场积极探索“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生态补偿机制的缩影。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21-08-02

      咸宁市通山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是我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成为湖北碳市场积极探索“工业补偿农业、城镇补偿农村、排碳补偿固碳”生态补偿机制的缩影。

      来源:中钢集团金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21-07-30

      2.化石燃料燃烧是钢铁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源根据《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有四大类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固碳产品隐含的碳排放

      来源:中国矿业报2021-07-30

      因此,在现有的节能减排技术基础上,发掘新的固碳增汇途径显得十分迫切。...、土地利用调节吸收等方面探索更多人工固碳增汇途径和生态修复措施,构建因地制宜的人工固碳增汇模式,构建全国自然碳汇数据库系统,形成全国自然碳汇调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服务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