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单晶硅成本”相关结果1283
      原材料紧缺价格攀升 天合、晶澳、隆基开启资源抢夺战

      来源:索比光伏网2020-11-26

      同时,硅料、玻璃新建产能投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且寡头集中,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客户粘性较高。因此,通过简单扩产来解决供应问题“略显苍白”。...值得一提的是,上机数控今年以来持续加码单晶硅业务,在8月底连续签订两个多晶硅采购合同,分别向大全新能源以及江苏中能硅业、协鑫新能源采购4.87万吨多晶硅料。

      来源:pv-magazine2020-11-11

      整面东南和西南幕墙都将配备定制的单晶硅太阳能组件。由于拐角为圆角,所以还要用到曲面组件。...sonneninitiative透露,“由协会的各投资者向stadtwerke marburg长期供电,可以确保以一种覆盖成本的补偿方式完成系统顺利融资。”

      来源:中新经纬2020-11-06

      “如果大型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不可预知的产能波动,或下游市场的阶段性超预期需求爆发,将导致硅料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到硅片及电池片的价格,最终影响公司的成本及盈利能力。”天合光能在财报中称。...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最大的光伏玻璃原片制造商之一的福莱特实现“营利双增”,而另一面,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隆基股份的净利润环比仅增长0.12%,但在第二季度的净利润还实现了环比

      大咖说|全球光伏市场分析以及市场开发的实践经验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10-27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全程直播,详情点击》》》文字实录:【王进】:众所周知,隆基已成为全球光伏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产能也是最大,隆基产能从整个单晶硅从上游到下游,在全球的组件销售规模也比较大,现在全球销售已经达到多少...【佘海峰】:非常好的问题,最近隆基在思考这个问题,隆基作为光伏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试图在任何时候都以最优的成本结构来服务市场,在面对更长期的项目,能不能把对于品牌,对于产品,对于技术的选型放在第一位,

      2021年单晶硅片产能将超过300GW:硅片或成竞争最“惨烈”环节之一

      来源:光伏們2020-10-26

      该公司半年报显示,公司5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实际产能水平超预期,营收的增长得益于拓展单晶硅业务、单晶硅产品销售规模扩大所致。...但在隆基看来,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来看,折合到每gw的投资商,10元/kg的成本差相当于一年15%的收益率差距。无论是规模还是成本,目前硅片龙头企业的优势依然明显。

      国网电商段克亮:“十四五”光伏平价走向光储系统的平价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10-23

      另外,核心设备的选择上,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尺寸的硅片、包括单晶硅、大功率的逆变器、1500v的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具体到中国,国内地面电站、分布式光伏的初始投资以及系统的运维成本也在持续稳定下降,在这种投资水平下,2021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光伏发电与煤电同价,也就是说,过去10年,成本下降已经使平价成为一种现实

      来源:光伏盒子2020-10-19

      同时,颗粒硅产品形似球状,流动性好,更好满足复投料尺寸要求,无需破碎工序,避免损耗和降低破碎成本,并消除破碎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风险。...(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盒子”id:ipvbox,转载时内容有删减)据悉,保利协鑫乐山颗粒硅项目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采用保利协鑫独创的硅烷流化床法(fbr)批量生产颗粒硅,主要用于单晶硅连续拉晶加料

      来源:光伏测试网2020-09-29

      如今,中国光伏无论在市场规模、成本水平、技术能力、制造能力、供应链领先度等各个方面,均已成为全球第一,光伏产业的发展也才刚刚开始。...但李振国却坚定地看好光电转化效率更高的单晶硅,无奈的是单晶硅价格高、门槛更高,业界根本不看好这个东西。但隆基却没有被困难阻拦,反而坚定地自己去做单晶硅

      来源:青海新闻网2020-09-29

      近年来,西宁依托东川工业园区已形成的光伏晶硅材料产业基础,以提高光伏多晶硅、单晶硅等企业效益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通过抓创新、推技改、降能耗、减成本、促联合、提效益、扩产能等一系列措施,做强光伏晶硅基础材料产业

      暴涨60%!多晶硅持续涨价 概念股4天4板

      来源:数据宝2020-09-22

      预计2020年下半年多晶硅的合理含税价在70元/kg左右,对于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而言,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高增长。面对硅料短缺、涨价的机会,上市公司也有所反应。...市场分析认为,公司产品包括多晶硅还原炉,且旗下合资公司江苏双良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大尺寸光伏级和电子级单晶硅生产设备及工艺。

      速来!隆基、晶澳、阿特斯、大唐等企业超550个岗位正在热招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9-21

      隆基股份和隆基乐叶通过上下游布局,业务覆盖了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制造及光伏电站建造全产业链,可将上游积累成本优势直接输送至客户端,有效提高了客户收益。...一期项目全部满产后,将具备年产3gw单晶硅方、多晶硅锭的生产能力,安置就业1000余人,年产值可达20亿元。晶澳也将包头基地定位为西北地区总部级公司,后续配套产业重心将逐步转移。

      硅料厂事故造成全供应链价格上涨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PVInfoLink2020-09-14

      因此可以看到,7月下旬至8月底单晶硅片在龙头企业隆基引领下,价格一口气连三涨,其中g1尺寸甚至超越先前维持一年左右价格水位。...在电池片的部分,除了硅片成本的上扬之外,银浆成本也随着银价的上扬快速垫高,5月至7月间电池片的银浆成本约上扬了每瓦0.03元人民币。

      大唐、中核等超6GW光伏项目公示EPC中标候选人:最低2.7元/W ,中电建成大赢家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0-09-10

      民营设备企业较强的成本管控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是促成其拿下项目的重要因素。在1.4gw 的epc项目中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共参与项目870mw。...最高价格为3.95元/w,项目为交口县水头镇300mw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业主拟选用组件功率435wp及以上高效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项目包含220kv升压站,计划工期为80日历天。

      光伏产业核心问题分析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来源:格菲研究院2020-09-10

      当时的硅料价格仍然高高在上;国外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尚德、英利、汉能这样的光伏组装企业;隆基才刚刚确立单晶硅的发展路线;中国的光伏行业尚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大多数电站都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寻求更低的价格,所以我国光伏企业成本优势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但也并非是非常坚硬的护城河。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9-08

      同时,颗粒硅形似球状,流动性好,更好满足复投料尺寸要求,无需破碎避免损耗和降低破碎成本,并消除破碎过程中引入杂质的风险。...据悉,协鑫独创的硅烷流化床法(fbr)批量生产颗粒硅,主要用于单晶硅连续拉晶加料、高效多晶硅铸锭铺底以及块状多晶硅填隙增加装炉量。

      山西证券:硅料价格涨幅收窄 有望迎来装机旺季

      来源:山西证券2020-09-08

      另一方面,各家单晶硅 片企业厂内库存维持健康水位、加上 9 月部分单晶硅片企业下调开工率,进一步减少供应的情况,预判短 期内单晶硅片价格有机会持稳运行。...目前来看,下游电池厂家采购高效多晶硅片成本较高, 经内部核算后性价比过低,导致除了垂直一体厂外,大部分企业以生产中低效多晶为主,部分一线多晶硅 片企业甚至视高效多晶为订制产品。

      来源:英才杂志2020-09-04

      光伏行业最初时工艺技术落后,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单晶硅产能较低,而成本却居高不下,因此单晶硅早期给人留下高质量、高成本的“贵族”印象。...相对于单晶硅,多晶硅的成本则显得颇为友善,由于多晶硅是通过铸锭等工艺加工制成,其对原料的要求并不及单晶硅那样严苛,大部分硅碎料、废料甚至单晶硅加工失败的残次品均能通过熔铸过程重新合成多晶硅。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20-08-31

      盛极而衰,给多晶让路单晶的疯狂并没有持续多久,根本原因在于人才无法拔苗助长,单晶硅拉制非常复杂,人才供应又严重不足,这就导致单晶成本压缩过慢,而与此同时,多晶产业却在迅猛发展,很快就将单晶踢出了主流市场之外

      来源:e公司2020-08-25

      上机数控认为,该募投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有助于公司提高产能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有助于控制非硅成本,提高光伏单晶硅生产业务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上机数控加码单晶硅业务上机数控表示,公司于2019年拓展单晶硅业务,产能逐步扩大,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0-08-18

      产业链上下游,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均保持同比增长。站在“十三五”末、全力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节点来看,光伏的经济性、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一方面,在多场景应用和创新中寻找春天;一方面要发展全球市场,全产业链要从单一的竞争走向全球的供应,按照资源互补效应最大、协同成本最小、一体化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行业重构,寻求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