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可吸入颗粒物”相关结果1657
      中国碳中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环保“扛得住”

      来源: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2021-03-22

      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指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

      【专家解读】我国北方地区突发沙尘天气过程 近10年来强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

      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2021-03-15

      导语:3月14日夜间至15日上午,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多地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达到上千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

      水泥行业细颗粒物(PM2.5)监测与超低排放治理技术关系

      来源:水泥工匠2021-03-09

      美国纽约大学药学院通过调查和研究也已经证明,工业烟尘中的 pm2.5可吸入颗粒物与肺癌、心脏病所导致的死亡有关。...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每增加 10μg/m3, 肺癌致死的危险就增加8%,心脏病死亡率则增加6%,总死亡率增加4%。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3-08

      据介绍,山东省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各设区的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

      同阳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为滨州市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来源:天津同阳科技2021-03-05

      单从各县、市、区看,2020年10月,细颗粒物(pm2.5)浓度最低的是沾化区,其他县、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最低的是北海经济开发区,为73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最好的是沾化区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3-01

      据介绍,山东省按照“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和“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各设区的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

      来源:长江网2021-02-25

      各区在本辖区布设街道(乡镇)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时,应当采用国家标准监测方法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监测指标应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二氧化氮(no)、一氧化碳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1-02-03

      ,我市积极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各项污染物浓度逐步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已稳定达标;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

      来源:三门峡日报2021-02-02

      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268天,优良天数比例73.2%,全省排名第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排名第1;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48微克,全省排名第3;可吸入颗粒物(pm10

      来源:山东省宣教中心2021-01-29

      一、2020年全省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20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浓度分别为

      来源:闪电新闻2021-01-27

      一、2020年山东省大气环境质量多项指标改善 污染治理稳步推进2020年,全省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浓度分别为

      来源:中国报告大厅2021-01-21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虽已经取得了不错效果,尤其是在可吸入颗粒物方面。但从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发现一些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不降反升,主要为非固体性污染物,说明当前的治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来源:中国报告大厅2021-01-20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虽已经取得了不错效果,尤其是在可吸入颗粒物方面。但从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发现一些空气污染物的含量不降反升,主要为非固体性污染物,说明当前的治理工作存在一定问题。

      来源:定西环保2021-01-18

      2020年,定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1%,比2019年增长0.9个百分点;主要考核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53微克/立方米和25微克/立方米,比2019

      来源:京环之声2021-01-18

      其他三项主要污染物均稳定达标2020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在2019年首次达标后继续下降,分别为57、2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4微克/立方米,稳定达标并连续四年保持个位数

      来源:韩联社2021-01-05

      产业部表示,计划通过减少煤炭发电,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19300万吨,发电部门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9千吨。

      来源:北京商报2021-01-05

      其中,除pm2.5年均浓度实现历史性突破,与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进一步拉近外,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并保持个位数水平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12-17

      4.位于环境质量不达标区的建设项目生产、处置或储存能力增大,导致相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细颗粒物不达标区,相应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臭氧不达标区,相应污染物为氮氧化物、

      来源:迪庆州生态环境局2020-12-14

      二氧化硫年均值6.1ug/m3,二氧化氮年均值7.3u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16.1ug/m3,一氧化碳年均值0.8mg/m3,臭氧69.6ug/m3,细颗粒物7.1ug/m3。...二氧化硫年均值10.5ug/m3,二氧化氮年均值2.7u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13.9ug/m3,一氧化碳年均值0.69mg/m3,臭氧74.7ug/m3,细颗粒物7.4ug/m3。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0-11-18

      2.7 pm10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2.8 密目式安全立网密目式安全立网主要用于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防护,可有效防止建筑现场的各种物体的自由坠落,从而产生缓冲作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