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0-06-17
目前,我国在初步解决能源安全、能源平等之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在加大解决力度;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然倒逼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普惠性增强,比如让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居民都用上清洁的天然气或者太阳能等资源
来源:净水技术2020-05-29
为改善长江口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安全性,根据《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泥处理处置规划(2017-2035)》和“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城投水务集团按要求启动了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
来源:新苏环保2020-05-20
闫世海致辞,他指出,兰州果蔬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运后,将真正实现尾菜废弃物变废为宝,以实际举措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为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强有力支撑。...新苏环保集团理念创新、实力雄厚、技术先进,兰州高新区将积极推动协议有效落实,为新苏环保集团提供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促成项目尽快启动建设,早日竣工投产。
来源:中国日报2020-05-15
对环境可持续发展议程而言,这或许是个好消息,但并不能当成环境改善的证据,反倒证明了有效推动能源转型所需付出的代价。...世界经济论坛的“能源转型指数”(eti)依据上述基础因素,比较各个国家的能源转型情况,并考察其能源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能源获取和安全方面的表现。
来源:上海环交所2020-05-11
柴洪峰院士评审总结时,对系统建设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认可,指出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并提出系统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系统延展性和弹性,未来要做好系统间的协同
来源:中国电力2020-05-06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评估对象在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方面的整体成效,包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社会整体能耗下降幅度、项目建设成效。...如蒋菱等建立的面向工程规划的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法结合能源互联网概念和典型特征,以创新示范工程为依托,从经济、能源、环境、社会和工程的多个角度,建立了一个多因子综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04-26
但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人们便更加注重了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而以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远远不能满足如今的高要求的。...因此为了能够制定更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促进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提出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这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eia)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能源杂志2020-04-23
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视作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靠能源革命来保障。能源的环境安全观已成为能源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
来源:能源杂志2020-04-22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4-22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但同时,人们对以环境质量为首的生活品质要求逐渐提高,使得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增长。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3-30
三亚市正式成为国内首个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三亚市的加入将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致力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做出表率;wwf中国与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公益环保课堂第二季《听!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3-25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到2020年,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探索形成深圳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典范城市
来源:盈创绿纽扣2020-03-04
作为一家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盈创为抗击疫情一直在努力,从26瓶再生的非医用防护服到关注废弃防护物资安全回收的“医院防护用品安全回收站”,盈创希望与业内同仁一道在后方为人民和国家筑起更坚实的壁垒。
来源:第一元素网2020-03-03
、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同意制定国家氢能战略,并力争到2030年成为全球氢能产业主要参与者。...在此次会议之前,澳大利亚在2018年8月出台了两份报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发布《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迈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氢能产业》报告和阿兰·芬克尔领导的氢战略小组发布的《
来源:中国建材报2020-02-28
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其自身力量、力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当下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未来发展趋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未来几年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将会朝以下几方面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2-26
《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在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后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对能源领域污染物排放提出更加严格要求,将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视作国家战略,支持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要靠能源革命来保障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