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相关结果9360

      来源:国家发改委2024-06-07

      推动氨合成工艺、设备与新型高效催化剂协同创新和示范应用,有效降低反应压力,提高氨合成效率。加快换热网络改造和系统优化,提高传质传热效率,减少流体输送能量损失。...鼓励合成氨企业优化工艺流程,加强负荷管理,提高合成氨装置的电网友好性,强化电力系统供需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全面清理各地区自行出台的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

      业内首次光储全场景构网实证,完成!

      来源:阳光 光储充2024-06-07

      对阳光电源光储系统的自主电压建立、电能质量、短路比适应性等展开了7大项16小项性能考核,充分验证了“干细胞电网技术”增强型连续高低穿、柔性惯量支撑、微秒级电压构建、快速黑启动等全场景构网能力,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泰达电力王卫华:配电网将成新能源接入中枢和创新服务载体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6-07

      王卫华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道路是笃定的,泰达电力致力于建设安全、绿色、弹性、智能的电网,并且在其中挖掘新的商业主体和商业模式,并成为主导新业态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与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对区域内的工商业客户的负荷,包括主动邀约和互动响应。三是区域内充电桩进行对接,实现充电桩设备的柔性调控。四是把储能系统进行对接、优化。

      来源:电联新媒2024-06-07

      向“双碳”目标迈进任重道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迫在眉睫,而新型储能作为源网荷储中的重要一环,其作用不可小觑。...洗牌已经开始,痴迷于走技术路线的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求杀出一条血路。而更多主体则是在风中观望,等待时机。实际上,技术流派所走的道路山高路远、路阻且长。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07

      以数字技术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大理供电局从阳光和风等自然资源中获取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依托数字化技术,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在大理祥云工业园区,零碳工厂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07

      技术量产并规模化使用后,可推动环保电气设备的快速发展和设备制造业低碳转型,大幅降低电力系统的碳排放。近年来,国内外围绕新型绝缘气体开展了大量的技术研究,但在分子设计方面多年来未有技术路线突破。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07

      为保障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广西电网公司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宾阳县域区已有8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基础上,今明两年还将推进110千伏河渚(艾村)站送变电工程

      考虑碳捕集和气网混氢的气电耦合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来源:中国电力2024-06-07

      同时,在综合能源系统基础上,采用新型减碳技术、联合碳捕集等新装置,引入碳减排机制是当前的研究重点。...未来,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会存在碳配额剩余的场景,此时传统碳交易机制则存在一定的瓶颈,对碳配额剩余量采用无差别的碳交易单价,无法深度激发减碳潜力,但计及奖励的碳交易方式提供了阶梯型的奖励单价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6-07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风、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新能源既要大规模开发,也要高水平消纳,建设输电通道是关键环节。...以技术赋能,一项项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增添利器。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6-07

      坚持源网荷储“一张图”,全面检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超前研究“十五五”电网发展规划,推动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严格落实《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深化宽频振荡等新形态稳定问题机理研究,完成陇东—山东、哈密—重庆、宁夏—湖南三大特高压直流工程全电磁暂态分析,加快构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调度体系。

      电价新政开启工商业储能“财富密码”

      来源:浙电e家2024-06-07

      新型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性变量,具有配置灵活、响应迅速、控制精准的特点,对优化电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国网浙江电力针对用户侧储能并网,已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细则和技术要求。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6-07

      下一步,攻关团队将进一步加快《构网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测试规程》等3项国家标准制定,为新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李明 张龙 亢朋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6-06

      碳达峰之后,随着化石能源的进一步转型,车网融合将进一步发挥关键作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通过充换电设施与供电网络相连,构建新能源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双向互动体系,可有效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或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6-06

      南方电网结合电力行业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拓展挖掘电力行业新发展需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培育产业和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不断增强能源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来源: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06-06

      为全面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升配电网抵御多灾害能力,2023年5月,依托福建经研院、福建电科院、国网福建电力应急中心、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的人才资源及技术储备,国网福建电力获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批准命名成立多灾害地区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控制技术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

      来源:南网50Hz2024-06-06

      南方电网结合电力行业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拓展挖掘电力行业新发展需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培育产业和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不断增强能源电力行业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6-06

      加快建设“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主配微高效协同运行”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电量占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建设,建立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落实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

      来源: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2024-06-06

      2023年年底,苏州市政府与国网江苏电力签约,共建新型电力系统标杆城市。苏州供电公司针对主网、配网、微网运行特点,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电网业务,提升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服务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6-06

      自带新质生产力光环的新型储能,正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来源:人民网2024-06-06

      风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张家口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111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近三年来,张家口市委、市政府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创新氢能技术、打造多元储能,清洁能源产业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如今,张家口在壮大新能源产业的诸多方面领跑全国,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