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环境法律”相关结果463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2-05

      生态环境法律中有多个条款规定了“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责令停业关闭”等措施。上述行政行为的法律性质一直存在争议。生态环境部门倾向于将这些行为视为行政命令。...现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中规定了部分法律性质不太清楚的行政行为,比如,限制生产、停产整治、责令停止排污、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责令消除污染等,司法机关对这些行为的性质也有不同看法。

      来源:沈阳市生态环境局2021-02-01

      在打捆环评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环评导则以及规划环评规定的项目内容和规模要求,参照单个建设项目环评编制要求,选取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编制项目打捆环评报告表,可以共享规划环评中基础设施...各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分别承担各自项目的生态环境主体责任,共同对生态环境质量负责。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1-28

      将全省性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等执行情况评价、评估,长三角、苏鲁豫皖等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检查,全省性的生态环境执法检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确认为省级财政事权,由省级承担支出责任。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1-06

      ,更加注重标准实施及评估,将有利于指导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及实施工作的开展,对于贯彻落实环境法律要求,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国家、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发展,加强标准实施,推进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将更有力地支撑精准治污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1-06

      本办法所称排污单位环境行为,是指排污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环境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和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对参评企业违反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予以扣分;对参评企业自愿性环境友好行为予以加分。扣分项和加分项的修复期和有效期按照《评价指标》确定。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0-12-30

      本次重大变动的界定原则与现行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已发布的行业重大变动清单基本要求相一致。二是抓大放小,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同时,按照变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结合区域环境容量并针对达标区和不达标区采取差异化环境管理要求明确判定条件。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0-12-30

      本次重大变动的界定原则与现行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相协调,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及已发布的行业重大变动清单基本要求相一致。二是抓大放小,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同时,按照变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结合区域环境容量并针对达标区和不达标区采取差异化环境管理要求明确判定条件。

      来源:作者投稿2020-12-27

      环境法律师建议第一,对于受到新名录实施影响的企业,建议及时变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委托处理合同,并且注意对利用处置服务商资质范围的核对。...第三,建议地方生态环境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细则。新名录的实施,对于地方生态环境执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来源: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2020-12-01

      第二,相关产品如若违反上述标准,有什么法律意义上的不利后果?对应环境法律风险方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并不符合标准的,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将面临被行政处罚的风险。

      来源: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11-30

      当前法律法规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环境执法监管日趋严格,污水处理厂环境法律责任风险越来越大,由此引发出水超标行政处罚风险亦越来越大。...本文深入考虑污水处理厂与排污者、政府各职能部门、法律法规之间的具体联系,探究进水水质与出水水质监管这两大关键步骤中的每一操作环节,从政府职责分工、法律体系、明晰关联三方的法律责任、出水采样标准的规范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生态<mark>环境</mark>部建设项目<mark>环境</mark>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11-25

      》,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放射性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根据规定,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生态环境部审批。

      生态<mark>环境</mark>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5部令已修订通过!附新旧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比

      来源:危险废物处置平台2020-11-06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标准是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管理精准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基础。...要加强环评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的前瞻性研究,不断增强环评制度的效力和活力。会议指出,核安全工作无小事,依法依规运行与监管是基本要求。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0-11-06

      会议强调,生态环境标准是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管理精准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基础。...要加强环评相关法律、制度创新的前瞻性研究,不断增强环评制度的效力和活力。会议指出,核安全工作无小事,依法依规运行与监管是基本要求。

      长江保护地方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因应

      来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2020-10-26

      一、地方性长江保护立法之现状评价1.地方性长江保护立法实践环境法律体系是由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多个门类组成。...从内容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大都是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的修改,国家政策的出台、修订以及地方环境保护的需要,围绕流域及库区水污染防治、水源涵养、防护林管理、自然保护区、岸线保护、河道采砂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文本

      来源:我的钢铁2020-09-30

      这次修订首次在环境法律中明确了“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原则,还确立了“固体废物强制回收”“控制过度包装”以及“固体废物污染损害举证责任倒置”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对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及其产生的固体废物

      来源:江门市司法局2020-09-24

      为了与新制定和修订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保持一致,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实际,需要相应对《办法》进行修改完善。...三、将第六条第五款修改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违法用地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除外),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和未确定建设单位的建设用地等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来源:《建筑实践》2020-09-07

      而在二〇〇七年我国根据世界环境法律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危险废物定义的完善,最大程度的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国际环境保护相关法律针对危险废物进行详细的制定和分类,在一九八九年就已经明确出四十五类视作危险废物的物质,其中包含爆炸物体、易燃烧物体、易燃固态物体以及液态废物等,同时某些与水分结合就可以产生出有害气体的化学废物

      来源:上海里格律师事务所2020-09-02

      从监管形势上看,国家对于固废污染防治的重视度空前提升,这一方面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意识的提升及法律实施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弥补环境法律实施的漏洞,尽可能地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政绩,推进生态文明。

      来源:《中华环境》2020-09-01

      土壤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建立了“一法两标三部令”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尤其是《土壤污染防治法》颁布实施,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专项法律空白。...按照《土十条》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建立了我国土壤环境法规标准体系,成为各地、各部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依据。土壤污染基础调查和信息共建共享有序推进。

      一图读懂|污水处理厂<mark>环境</mark>行政处罚案件简析及合规建议

      来源:金杜研究院2020-08-19

      在此特殊时期下,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管理工作,防范环境法律责任风险?...污水处理行业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重点关注对象,所面临的环境监管要求并不会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放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