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期货”相关结果192

      来源:长江商报2021-02-08

      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600亿美元,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如果是仅仅以现货交易,不推行期货交易,其交易金额是每年12亿到80亿元。如果加上期货,那么交易金额就会大幅度提升,有可能每年的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到5000亿元。

      我国碳市场2020年度总结: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穿云箭

      来源:气候行动青年联盟 CAYA2021-01-26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序探索运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探索设立以碳减排量为项目效益量化标准的市场化碳金融投资基金。

      来源:气候行动青年联盟 CAYA2021-01-20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序探索运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探索设立以碳减排量为项目效益量化标准的市场化碳金融投资基金。

      来源:远光能源互联网2021-01-18

      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当前,我国碳市场建设起步不久,金融化程度总体偏低。

      来源:券商中国2021-01-15

      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全球碳金融市场每年交易规模超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为起步最早、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研究局课题组指出,碳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

      来源: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2021-01-14

      其中,起步最早、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新冠肺炎疫情对碳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疫情全球暴发之初,碳市场严重受挫,国际碳价大幅波动。

      来源:央行2021-01-13

      其中,起步最早、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品种是碳期货,年交易额占1/3。新冠肺炎疫情对碳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疫情全球暴发之初,碳市场严重受挫,国际碳价大幅波动。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2020-12-23

      我国金融业对碳交易涉及并不多,只是对某些领域开展融资贷款,创新度低,相关业务的财务会计处理机制的缺乏,近年推出的碳基金、碳保险、碳期货等产品发展缓慢。...引进机构投资者,提高银行在碳金融方面的参与度,大力推进包括碳交易类、碳融资类、碳支持类产品在内的碳配额质押贷款、碳基金、碳配额托管,绿色债券等业务,探索以配额核证减排为标的碳质押、碳抵押、配额回购以及碳交易期货等碳金融产品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02

      “低碳发展不是影响经济, 而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实现双赢”事实上,自2013年碳市场陆续开市以来,北京、上海等7个试点已形成各自的碳交易体系,并积极探索碳期货等金融业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02

      “低碳发展不是影响经济, 而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实现双赢”事实上,自2013年碳市场陆续开市以来,北京、上海等7个试点已形成各自的碳交易体系,并积极探索碳期货等金融业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02

      “低碳发展不是影响经济,而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实现双赢”事实上,自2013年碳市场陆续开市以来,北京、上海等7个试点已形成各自的碳交易体系,并积极探索碳期货等金融业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02

      “低碳发展不是影响经济, 而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实现双赢”事实上,自2013年碳市场陆续开市以来,北京、上海等7个试点已形成各自的碳交易体系,并积极探索碳期货等金融业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02

      “低碳发展不是影响经济,而是促进经济与环境实现双赢”事实上,自2013年碳市场陆续开市以来,北京、上海等7个试点已形成各自的碳交易体系,并积极探索碳期货等金融业务。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0-11-16

      试点碳市场逐步丰富了市场主体、交易产品与方式,除重点排放单位外,现有1082家(含1家境外投资机构)非履约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在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碳期货等碳金融业务

      马爱民: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0-11-16

      试点碳市场逐步丰富了市场主体、交易产品与方式,除重点排放单位外,现有1082家(含1家境外投资机构)非履约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在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碳期货等碳金融业务

      来源:美国环保协会2020-10-27

      《意见》中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序探索运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建议在上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总结各试点前期形成的经验教训,积极借鉴欧盟配额期货市场运营和管理的经验,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碳金融创新的先行先试。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06-01

      由于企业只需要在履约期拥有对应的碳排放配额,而在持有期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波动自由买卖碳配额,形成投资收益,因此吸引了金融机构与投资机构介入形成交易平台,并逐渐出现碳债券,碳期货等金融产品,比如上海试点的远期产品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04-24

      由于企业只需要在履约期拥有对应的碳排放配额,而在持有期间,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波动自由买卖碳配额,形成投资收益,因此吸引了金融机构与投资机构介入形成交易平台,并逐渐出现碳债券,碳期货等金融产品,比如上海试点的远期产品

      里程碑!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首次实现供给全国负荷的50.4%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04-15

      上周,climateworks发布了《脱碳期货》报告的更新,该报告显示,到2030年,至少需要74%的可再生能源水平,这样澳大利亚才能实现完全脱碳的电网,并减少运输,建筑和制造业,以达到2°c或甚至一个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及试点碳交易市场交易机制优劣分析

      来源:大成上海2020-03-25

      依托碳配额及核证自愿减排量两种基础碳资产开发的各类碳金融工具(或称“碳金融产品”、“碳金融衍生产品”),目前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交易工具,包括碳期货、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等;二是融资工具,包括碳质押、碳回购...随着时间的推移,碳现货交易占比下降的趋势越来越突出,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eu ets每日成交的碳配额期货与现货交易量之比绝大部分在20-60倍之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