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监测评估”相关结果131
      上半年新增环境监测企业5万家 同比增长72.4%

      来源:企查查2021-08-03

      “强生态”方面,围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新要求,把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补齐生态质量监测评价短板。...“降碳”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和统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要求,加快研究建立碳监测网络与评估体系,率先在排放源、重点城市、区域背景这3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试点,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科研能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7-29

      评估政策有效性,国际上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体系,而碳监测是辅助核算体系的重要支撑。”工作组负责环境浓度监测的成员孙康告诉记者。...通过碳监测,服务国内减排控制,支持督促各层级落实减污降碳、源头治理要求;服务国际履约,支持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国际谈判;主动适应气候变化需求,加强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和评估等。

      国网新能源云技术总监张崇见:新能源云服务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1-07-14

      三是全域消纳能力计算和发布服务,实现线上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和评估,滚动计算分区域、分省新能源消纳能力,预测季度、年度及中长期新能源发电量、利用率、新增消纳空间等指标。...在浙江湖州的试点中,开发了“碳监测”“碳账户”“碳画像”核心模块,打造“碳抵消”“碳普惠”“碳金融”“碳科技”等创新碳产品,重点推出“碳效码”“碳惠易”“碳惠贷”三大应用场景。

      来源:大众日报2021-07-07

      目前,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产业园区利用“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已实现排放数据在线盘查与碳中和数字评估,经过园区“源网荷储”部分自主中和后,其余排放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购买等量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在能源生产侧,为减排企业提供自愿减排服务,实现“可测、可信、可溯、可知、可控”;在能源消费侧,为控排企业提供碳排放监测、碳配额管理、碳交易服务,支持政府开展碳排放监管和碳中和监测,实现碳监测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7-05

      园区依托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完成碳中和认证工作,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区块链平台实现碳监测、盘查、报告、认证全流程上链存证,实现碳监测评估可测、可信、可溯。...德州供电公司产业园区借助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对园区碳排放数据开展在线盘查与碳中和数字评估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7-05

      园区依托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完成碳中和认证工作,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区块链平台实现碳监测、盘查、报告、认证全流程上链存证,实现碳监测评估可测、可信、可溯。...德州供电公司产业园区借助新能源云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对园区碳排放数据开展在线盘查与碳中和数字评估

      远景携“方舟”亮相SNEC 签署多个零碳战略合作协议 赋能企业加速碳中和转型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1-06-03

      自今年4月发布以来,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受到了来自各行业与机构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帮助包括微软、新加坡港口集团、吉宝集团、立讯电子等在内的上百家企业进行实时的碳监测、分析和管理。...通过电站系统设计优化、工程管理、资产运维、能效优化等数字化技术,道达尔远景提供从评估、设计、投资、建设到资产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一步到位”实现清洁绿电使用。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5-31

      总的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碳监测评估体系,监测网络范围和监测要素基本覆盖,碳源汇评估技术方法基本成熟。当前,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碳监测试点工作方案,准备开展三项试点。一是排放源监测试点。

      来源:中国仪器网2018-03-06

      走航观测车,可以追着污染物跑,对一次污染过程进行连续追踪观测,这样才能评估外来输送、局地污染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可以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来源:科学网2018-01-17

      作为中国大气污染形势最严峻的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的自然状况和人为条件多种多样,碳监测系统建成后会有很高的示范代表性,并易于移植到其他城市群,如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等。...对城市集群的研究中,曾宁团队以天、空、地立体综合观测作为资料基础,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产生城市群高时空分辨率碳排放监测信息,进行溯源研究,并通过建立可视化监测与分析示范平台以及低碳评估指数体系作为应用出口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2-05-09

      《守则》分为9个章节:封存地点的地质评估;二氧化碳的运输环节;地面设施的安全要素;环评要素;封存井洞的安全要素;二氧化碳注入与操作环节中的安全要素;二氧化碳压缩环节;二氧化碳监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其应对措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