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新污染物排放”相关结果18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 建议制定垃圾焚烧行业“禁烧目录”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2-03-08

      其次,混合垃圾焚烧不利于推进“优控化学品管控”“新污染物治理”。...另有研究发现,2019年全国混合生活垃圾焚烧二噁英的排放总量可达2293.6克(毒性当量),为2004年二噁英排放总量338克(毒性当量)的近7倍;中国垃圾焚烧厂周边大气、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分布、暴露风险远高于对照区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协会2022-02-09

      为落实意见工作要求,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作为目标,提出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2-01-09

      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十)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75%,力争达到80%;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确保达到70%,力争达到8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98%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10-22

      健全新污染物防治法律制度。严格树立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将风险防范原则贯彻于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一是建立新污染物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二是建立新污染物的登记、名录管理以及排放许可制度。

      生态环境部:<mark>新污染物</mark>治理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10-12

      2025 年前,发布数据质量评估、风险表征、排放场景构建等技术规范,修订毒性测试方法,编制环境暴露参数手册,发布经济社会影响评估等技术导则。...到2035 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能力大幅提升,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一、完善法规制度,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一)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来源:微博济南2021-08-25

      开展低碳社区试点、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建设。同时,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还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新污染物治理内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执法检查。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2021-06-22

      加强新领域、新污染物监测,推进大气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监测,在重点流域和地区拓展特征监测指标,提升环境污染溯源解析与风险监控能力。7.加强污染源监测。...加强对城乡黑臭水体、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入河排污口、农村面源的监测,强化高架源、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涉工业窑炉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推动涉重金属排污单位开展镉、铊、锑等特征指标自行监测。

      来源:中商情报网2021-06-04

      以有色金属再生产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加强涉重金属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实施重金属减排重点工程,严控区域重金属排放总量。...吉 林开展无主污染源清理整治,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加强黑土地保护,保障黑土地土壤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1-03-10

      “这背后有对药企、养殖畜牧业、医疗机构等抗生素相关的重点行业污水中抗生素排放不够重视,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潘碧灵认为。...健全抗生素使用登记,对主要排放行业如医药和畜禽养殖业加强监管,检查、整改、验收,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位。尽快制定污水抗生素排放标准,完善抗生素生态风险评价,设定抗生素排放限值。

      来源:中国报告大厅2021-01-07

      环保政策方面,化工行业一直以来备受环保监管关注,政策法规颁布密集,对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生产排放要求。...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未来,我国化工行业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先后建立一批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化工工业园区。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0-11-23

      我国关于新污染物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相对滞后,排放来源、污染途径、作用机理不清,生物毒性、环境特性等基础研究薄弱,替代、减排、治理技术研究不足,监测方法手段研发相对落后。...新污染问题包括新污染物、氮污染、臭氧污染等。新污染物又包括环境激素、抗生素等新化学物质和微塑料等细颗粒物。那么,新污染物有什么危害?来源和分布如何?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11-13

      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环保政策倒逼行业结构升级从行业环保政策来看,化工行业一直以来备受环保监管关注,政策法规颁布密集,对行业提出越来越高的生产排放要求。

      来源:《基层建设》2020-08-13

      虽然它们能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但一些新污染物的出现对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在安装脱氮装置后,新的脱硝技术为污染物添加了新的氨污染物。...人们可以使用脱硝技术来有效减少水泥生产来源的氮氧化物排放。但是,会出现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人们只有通过适当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脱硝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来源:青岛众瑞2020-04-10

      一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不同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可因拮抗或协同作用使毒性降低或增大。环境污染物是环境监测研究的对象。...有些物质原本是生产中的有用物质,甚至是人和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未充分利用而大量排放,不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

      来源:能源杂志2020-03-19

      笔者认为,今后能源领域将要面临新的挑战,包括:1.聚焦新污染物,主要是持续恶化的臭氧污染,以及治理进展缓慢的二氧化氮污染;2.保持并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3.在供暖上,开拓“煤改气”以外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人为臭氧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平均占31%)、交通(20%)和电厂排放(16%),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的臭氧污染来源于能源消费和工业排放。

      来源:能源杂志2020-03-19

      笔者认为,今后能源领域将要面临新的挑战,包括:1.聚焦新污染物,主要是持续恶化的臭氧污染,以及治理进展缓慢的二氧化氮污染;2.保持并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3.在供暖上,开拓“煤改气”以外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人为臭氧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平均占31%)、交通(20%)和电厂排放(16%),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的臭氧污染来源于能源消费和工业排放。

      来源:能源杂志2020-03-19

      笔者认为,今后能源领域将要面临新的挑战,包括:1.聚焦新污染物,主要是持续恶化的臭氧污染,以及治理进展缓慢的二氧化氮污染;2.保持并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3.在供暖上,开拓“煤改气”以外的解决方案。...在中国,人为臭氧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平均占31%)、交通(20%)和电厂排放(16%),可以看出,超过三分之二的臭氧污染来源于能源消费和工业排放。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020-02-19

      直接影响是指由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烟尘、so2、nox等污染物(一次污染物),经过环保设备排放到环境后,经大气扩散、稀释对受影响的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现象;间接影响是指排放的一次污染物或者在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新污染物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01-20

      此外,和公众对清洁能源的印象不同,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新污染物排放,已引起多地重视。据何建新介绍,燃气锅炉温度超过1000℃会排放大量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是pm2.5的元凶。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01-15

      此外,和公众对清洁能源的印象不同,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新污染物排放,已引起多地重视。据何建新介绍,燃气锅炉温度超过1000℃会排放大量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是pm2.5的元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