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结果5991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3-1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建议,坚持系统观念,全产业链推进,构建“开采源头治理+供储过程管控+需求侧清洁利用+终端生态增值”的煤炭产业低碳转型发展格局。...目前,制造、招采、电商、租赁、物流、工程、运维、信用等八大基础应用已在能源工业云网上线试运行,入驻企业1.7万家、接入设备13万台,服务能源产业链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发展网2021-03-11

      2019年初,国网公司同意启动西安东北部330千伏架空输电线路迁改落地工程,并于上半年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邱爱慈教授担任本工程总顾问。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1-03-1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是我国能源化工领域的资深专家,面对双碳减排承诺,能源行业该如何行动?...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这些词汇成为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

      <mark>中国</mark>式碳市场 | 碳减排迈入新时代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3-10

      为此,《能源评论》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刘满平等资深专家以及碳市场领域的行业大咖,探讨政策着力点在哪里、如何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1-03-10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电力报》记者以视频连线的方式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党委书记罗琦。

      来源:国资小新2021-03-09

      针对这样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党委书记罗琦建议,一是要加快核电发展步伐,保证稳定的年开工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党委书记罗琦:加快核电建设步伐,助力拓宽低碳能源新空间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大国行列,具备了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基础条件。

      来源:新华社2021-03-08

      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长王金南代表,解码2025年的美丽中国。两个“基本消除”带来更多蓝天碧水近年来,蓝天白云的“好天儿”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共同的感受。

      来源:上海电气电站集团2021-03-08

      电站集团副总裁袁毅、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出席。曹敏表示:大连化物所是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科研院所,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洁净能源、国防科技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为我国能源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中核集团2021-03-08

      对此,在此次“两会”期间,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党委书记罗琦。...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每年8至10台套核电主设备的国产化制造产能;具有同时建造 30 多台核电机组的工程施工能力。

      来源:中核集团2021-03-08

      加快核电建设助力拓展低碳能源新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党委书记罗琦:核能作为低碳能源,由于具有能量密度大、基荷电力稳定、单机容量大、占地规模小、长期运行成本低、核燃料易于储备

      王毅提到的“碳中和”是啥?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2021-03-08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从能源角度解读,“碳中和”不意味着从今天开始就不烧煤了,能源结构转型需要技术加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则表示中国的“碳中和”之路离不开全民参与。“我认为需要树立全民的、全城市的绿色的意识,可以搞绿色新能源示范城市来进行。”

      来源:中国网2021-03-0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保证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议通过立法确定国家碳减排战略目标。...丁烈云认为,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底气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这也是一种机制倒逼。

      来源:中核集团2021-03-0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党委书记罗琦指出,我国核工业经过6...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指出,核工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正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杜祥琬:实现碳中和需要有力抓手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3-04

      本刊日前采访了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作为?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21-03-04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将“碳达峰”曲解为“攀高峰”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长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副院长严刚此前联合撰文称,“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认为2030年前还可以继续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

      超6000辆订单保驾护航 氢燃料重卡“春天”已至!

      来源:氢云链2021-03-03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指出,重卡是最适合氢能落地应用的领域,尤其是结合钢铁运输业务,因为钢铁运输业务载重量大、路线固定、运输距离合适,对比纯电动卡车,氢燃料电池卡车在这方面更具优势,同时方便加氢站的规划与建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03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在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云论坛上指出:“如果全世界的车都采用锂离子电池,全世界的电能都用锂离子电池储存,那么,锂离子电池根本不够。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2021-03-02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 黄其励:我们的行动准则应该是提高战略定位,早行动、强规划、全加速、大力度,全社会来贯彻2030、206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刘吉臻:要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制定好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

      来源:氢云链2021-03-02

      在2020年钢铁产业年终论坛暨中国钢铁产业网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干勇指出,氢冶金是实现低碳近零排放的终极冶金技术,未来氢冶金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将实现统一,钢铁行业将为之改变;因此,对于国内钢铁企业而言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国家电网报综合2021-03-02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顾问 黄其励:我们的行动准则应该是提高战略定位,早行动、强规划、全加速、大力度,全社会来贯彻2030、2060年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刘吉臻:要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制定好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