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物理储能”相关结果409
      科华数据携手沈阳微控打造超高性能储能系统

      来源:科华数据汇2021-09-02

      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物理储能技术的创新者,致力于通过卓越的技术创新,改变能源存储及利用的方式。

      保障并网规模超89GW 13省2021风光项目分配及竞争性配置政策要点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2021-08-30

      电化学储能容量应为不低于项目装机容量15%(2小时),充放电不低于6000次(90%dod),单体电芯容量不低于150ah,需具备电芯型式试验报告,需采用先进消防系统,配置能量管理系统;若为物理储能、光热储能或其他储能形式

      内蒙古2021年计划新安排风电6.2GW光伏3.8GW:配套储能预计超1.5GW/3GWh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8-27

      此外对配置储能还要求充放电不低于6000次(90%dod),单体电芯容量不低于150ah,需具备电芯型式试验报告,需采用先进消防系统,配置能量管理系统;若为物理储能、光热储能或其他储能形式,调峰功率和容量不低于上述电化学储能方案的相同效果

      全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进展

      来源:南方能源建设编辑部2021-08-20

      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适合长时大规模物理储能,安全性和可靠性高,建设和运行成本低,且能效较高,寿命长,储能周期不受限制,经济性好。此外,该系统不依赖任何化石原料,清洁无污染。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1-05-26

      从储能角度,目前来看分为两大类,一个就是物理储能,一个电化学储能。...在物理储能方向,像重力储能这个技术方案还是比较有吸引力,我们自己投的是压缩空气储能,它在大规模储能的应用需求上取代抽水蓄能有很大的潜力,虽然说电化学储能增长比较快,但是我的理解储能未来会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

      来源:毕节市科技局2021-05-10

      座谈会由毕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曾艳主持,各锂电池新能源企业、毕节大规模物理储能中心和高新区科技局、工信局、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参加。毕节高新区科技局局长付雯介绍了锂电池产业基本情况。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1-04-27

      《白皮书》分物理储能、熔融盐储热、电化学储能三类,对“十四五”储能技术的发展做出预测。物理储能“十四五”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来源:电池联盟2021-04-27

      据了解,电力系统中的储能通常分为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两大类。其中,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而化学储能主要包括各种电池储能方案,例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4-21

      新型储能技术有望在更多应用场景展现价值按照能量的存储方式,储能技术可分为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及氢储能)、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等)、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1-04-20

      新型储能技术有望在更多应用场景展现价值按照能量的存储方式,储能技术可分为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及氢储能)、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等)、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04-08

      提高机组灵活性调节范围,同时适度推进核电参与电力系统调峰;依托虚拟电厂等技术,优先推进城市大工业、商场、办公楼等多类型负荷开展需求侧响应,平抑系统用电峰谷波动;针对电力系统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科学开展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多类型储能技术适应场景需求的应用推广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2-05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含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储热)达到33.4吉瓦,新增投运容量2.7吉瓦,2020年电力储能项目装机相比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1-02-05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含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储热)达到33.4吉瓦,新增投运容量2.7吉瓦,2020年电力储能项目装机相比

      储能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启示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1-22

      储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主要承担《储热技术及应用》、《储能电池技术》和《储氢技术及应用》等储能领域专业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等方向展开研究。

      年度重磅丨2020储能产业盘点:储能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1-01-20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33.4gw,2020年新增投运容量2.7gw;其中,

      来源:韩城新闻2021-01-12

      1月7日,陕西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带队赴西安交通大学,拜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物理储能学科带头人王焕然教授以及中国电建河南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储能中心常务副主任程祖田,就储能产业发展和产学研技术应用进行合作洽谈...储能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河南省电力设计院废弃矿区盘活利用方案技术成熟,与韩城产业实际高度契合,具有很好的能源资源基础、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希望交大专家团队能够在韩城设立储能研究院,依托韩城地势特点、废弃矿井等资源,在物理储能方面深化合作探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2-30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储热)较2016年增加了32%,电化学储能规模增加了7倍。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0-12-16

      首批储能示范项目分别采用了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等多种技术类型,并覆盖了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示范效应明显。

      来源:国家能源局2020-12-16

      首批储能示范项目分别采用了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储热等多种技术类型,并覆盖了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示范效应明显。

      全球储能市场跟踪报告2020.Q3发布:新能源发电侧储能在中国占比最大 达到2/3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0-11-18

      截至2020年9月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含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的累计装机规模达186.1gw,同比增长2.2%,其中,中国的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3.1gw,同比增长5.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