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余热资源回收”相关结果86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2023-10-08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引育,打造再生金属、再生非金属、再制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静脉经济”产业链条。...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和余热余压利用,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

      浙江省金华市赤岸镇园区探索资源“双循环”发展模式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4-10

      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构建全社会废纸、生活垃圾、城镇污泥等资源回收、处置、利用的循环体系,最大限度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建立园区智慧能源平台和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为入园企业集中提供“水、电、汽、气”,并实时监测节能控制和余热回用,实现能源、水资源消耗动态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可控化管理,实现印染行业从单一装备的智能化向整体工厂的智能化转变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3-02-20

      ,努力提升资源回收效率,切实减少矸石外排量,探索研究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水平;能耗“双控”方面,制定碳排放规划,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开展碳排放动态监控,充分利用光伏发电项目...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按照“总体规划、一矿一策”的原则,大力推进乏风余热回收利用、低浓度瓦斯氧化蓄热、高浓度瓦斯发电项目,重点建设煤矿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全面提升瓦斯综合利用水平;煤矸石处置利用方面,重点推进连采连充项目

      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加快推进

      来源:中国葛洲坝微言2022-11-21

      通过深度挖掘并建立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产业之间的链接关系,技术团队将“污水厂热值需求+污泥处理厂的焚烧余热+污水污泥危废趋零排放”创新融合,建立了一条高效的优势互补、资源互用、自产自销的循环工业链,实现水资源...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技术团队在干化焚烧、废热回收、臭气收集及治理等技术上不断优化,项目的烟气排放、水质控制、噪声和臭气治理达到了全国的最高标准,同时实现对污泥彻底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打造百分百“吃干榨净”高资源回收

      来源: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2022-09-14

      (二)废旧电子电器物利用注重提质增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资源回收难”问题,全市 5 家获国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的专业化处置企业及时优化回收机制,提升精细化拆解速度和质量,保证了高说收率、...在循环经济类发电企业中,利用余热、余压、余气发电的企业有 6 家,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80.3 万千瓦,全年发电量 31 万千瓦时,与上年持平;垃圾发电企业有 10家,期末发电设备容量 41 万千瓦,全年发电量

      来源:中国石油2022-06-24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可控制最低余热资源温度到70摄氏度,远低于常规发电要求的热源温度250摄氏度以上,拓宽了可以回收发电的余热资源范围,为能源开采、冶金、化工等行业的低温余热资源回收提供了技术手段和设备...目前,风城油田余热负荷维持在100兆瓦以上,根据余热发电技术热电13%的转化效率,余热资源的发电量可在13兆瓦以上。

      德国碳中和:Steinhof污水处理厂实践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1-11-05

      chp产热不仅能够全部满足中温厌氧消化加热所需的热能,还有一半多的余热剩余(5 857 495 kw·h /a) 。...位于德国布伦瑞克市(braunschweig)运行半个多世纪的老厂steinhof(斯泰因霍夫)自1954年投入运行以来,注重耗能与产能的平衡,其在能量回收、碳减排方面颇具成效,是能量与资源回收的成功典范

      污水处理厂=资/能源工厂:荷兰早期实践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1-10-22

      荷兰水研究基金会(stowa)更是早在2008年便制定出以资源、能源回收为目标的未来污水处理新框架(news),将以往仅关注污水再生(中水)的资源回收做法蜕变为以磷回收和能源转化为主题的新理念,由此提出未来污水处理

      来源:惟创环境2021-04-28

      此外,还有剩余的电力和余热并入阿姆斯特丹的绿色电网和供暖系统。堪称协同处理实现能量自给并盈余的典范。...荷兰实现碳中和的策略是将污水处理厂改造或新建成能量工厂(news),使污水处理厂与居民生活、工厂、资源回收、农业及大自然联结成一个整体,达到一种区域循环共生的状态。

      来源:财惠资本2021-01-20

      我省在污染防治及安全处置、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太原锅炉集团“基于流态重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举突破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普遍存在的自用电高、煤耗高、磨损严重三大问题...;由阳煤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历经17年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晋华炉”荣获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太钢“高炉冲渣水直接换热余热回收技术”走在了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的国际前沿

      来源:持志投资2020-06-29

      通过国际比较,在城市人口密度与中国较为接近的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垃圾焚烧+资源回收方式几乎占据处置规模的80%,填埋的市场占有率均低于20%。...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起步于20世80年代末,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焚烧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优化后步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以其占地面积小、选址较容易、处理快速、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焚烧余热等优点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市场投资|行业分析之垃圾焚烧发电

      来源:持志投资2020-06-29

      通过国际比较,在城市人口密度与中国较为接近的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垃圾焚烧+资源回收方式几乎占据处置规模的80%,填埋的市场占有率均低于20%。...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起步于20世80年代末,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焚烧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优化后步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以其占地面积小、选址较容易、处理快速、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焚烧余热等优点开始了迅猛的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4-10

      加快清洁能源标杆项目建设协议强调,三方将围绕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产业园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政策环境开展模型研究;在产业园区、大型公用设施和居民小区等领域,加强冷、热、电、汽等能源生产耦合集成和互补利用,余热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4-09

      加快清洁能源标杆项目建设协议强调,三方将围绕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产业园综合能源服务的发展政策环境开展模型研究;在产业园区、大型公用设施和居民小区等领域,加强冷、热、电、汽等能源生产耦合集成和互补利用,余热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发改委: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 大连提出多项输配电产业重点任务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0-04-02

      加快建设大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大 连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瓦房店红沿河循环经济区和大 窑湾保税港 lng 冷能利用示范区。...围绕冶金、电力、石油化工、建材 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 系统节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等节能技术改造工作,推进企业绿色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中 心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9-10-24

      根据城市不同需求,也可建设废旧资源回收加工设施,如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轮胎等回收与再利用。...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在园区外选址困难,园区内选址建设可以利用焚烧发电厂余热,产品和二次污染物可集中利用,实现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9-08-09

      由于废旧家电处理难度大、要求技术水平高,日本1998年出台了《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法》,明确了家电厂商进行资源回收再利用的义务。...日本的垃圾焚烧厂以处理垃圾为首要任务,余热多用于加热游泳池等公用设施,这些公用设施以低于正常的价格对外开放,或者免费开放。有害和大件垃圾怎么办?

      日本遭遇海苔危机 竟靠污水厂“增排”来拯救吃货?

      来源:奥尼卡水处理创新中心2019-06-24

      为了打造真正的低碳城市,除了污水处理厂,佐贺市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垃圾焚烧厂进行资源回收:垃圾处理厂收集的“地沟油”加工成为生物柴油用于公共交通,焚烧设备产生的电力供应给当地110间中小学和公共设施,余热用于加热室内游泳池

      来源:仟亿达集团2019-06-20

      由此可见加强煤气综合利用,开展余热资源回收,是今后钢铁行业节能发展的方向。...现阶段,除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普及率较高外,其他余热余能资源,如动力锅炉排烟余热、空压机余热、循环冷却水余热及余压等,仍未得到广泛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来源:山西晋钢2019-06-05

      在清洁供暖的大背景下,晋钢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和烧结机尾环冷余热,面向巴公镇全域实现余热供暖,设计能力可达300万平方米。...发展循环经济 吃干榨尽是目标 公司在规划、建设、生产中坚持把节能减排与资源回收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融为一体,实施了煤气、蒸汽、炉渣及工业用水的“四大回收利用工程”,实现了“三废”资源化,形成“四大循环利用圈

      相关搜索